南方周末:12月10日,北京选举
https://news.hlgnet.com 2003-12-11
回龙观资讯中心
南方周末 2003-12-11 15:09:45
“北京现象”是传媒与学术界对此次北京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一个经典概括。从组织形式的创新到参选者身份的突破,北京在这个冬天大放异彩。
□本报驻京记者赵凌吴晨光徐楠
雪中的民主热火
12月10日,历时3个月之久的北京大部分区县人大代表选举在这一天尘埃落定。北京15个区县近719万选民,在一场飞雪中投下选票,选举新一届区县人大代表。
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第六选举区投票点设在国家图书馆音乐厅,这使得选举现场颇显优雅高贵。大厅门口摆着音乐厅为圣诞节准备的圣诞树,投票日因此有了些许节日气氛。
选举中集体节日般的仪式感在近一时期的北京选举中频频显山露水。12月2日,在一所中学的阶梯教室里,北京市红莲中里选区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与选民代表见面活动。26家境外媒体被选举委员会邀请观摩。面对外国记者的豪华阵容,候选人侃侃而谈,最后甚至出现了抢话筒的情形。
一面鲜红的国旗下摆放着同样鲜红的投票箱,6000多名选民在这里完成投票。几处投票点醒目可见官方印发的统一宣传海报——“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这句惯常甚至颇显老套的宣传语在今年的北京却倍显深意。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12月9日的消息稿中不忘最后提醒大家:符合登记条件尚未登记的选民,今日仍可到所在选区的选举机构登记参选。
索奎桓说,这一次的确让他感到意外,为一些选民的热情感到意外。索奎桓是国图投票点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从初选候选人出来后,就不断有选民打电话到办公室询问他们的情况,“这人到底怎么样啊?”更让他意外的是,一些外地居京者不辞辛苦从外地专门开出介绍信,表明自己将作为北京的选民参加选举。“他们怎么一点不嫌麻烦呢?”
自8月始,“北京现象”便慢慢袭来。8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让自荐参选者多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循循善诱的鼓励;人大常委会专门规定外来在京人员可以参加选举;协商产生的和自荐产生的候选人纷纷有机会亮相媒体;更为重要的是选民和候选人相互开始发生兴趣。
一位参选的北大学生说,看了深圳事件的报道,发现官方和媒体均持肯定态度,所以决定一试。
如此分析,北京现象的突现并非偶然。之前有湖北潜江“姚立法事件”以及独立候选人王亮掀起的“深圳现象”。作为具备浓郁政治传统的中心城市,北京怎会默然?
根据选举法规定,除了政党和工会妇联等组织的推荐候选人以外,只要有10名以上选民推荐就可以成为推荐候选人,因此成为一名合法的候选人并非难事。在这次选举过程中,北京涌现出了20多位自荐候选人,公民参政热情之高,选举之踊跃,“与往届的选举相比,有非常大的不同”。
回龙观小区:有产者运动
早上8时50分,当聂海亮出现在他的选民面前时,人群兴奋起来。
风雪中,选民们已等待了近一个小时。那是一种对民主的急切渴望———12月10日,北京昌平回龙观小区云趣园里,对昌平区人大代表候选人的投票即将开始。
人们对于48选区候选人聂海亮这个32岁、沉稳而斯文的男士,有着极度的热情和信任。“我没有吃早饭,8点就来到这里排队。”一位62岁的选民说。她在就着雪花大嚼刚刚买到的油饼。另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为了取暖在雪地上走来走去,不小心滑倒了。
“谢谢,谢谢对我的支持。”聂海亮说。
“经历过若干次选举,但没有一次让我这样重视。”一位53岁的女士说,“以前的候选人,我基本不认识,更没有一个人会发表演说,去为我们维权。而今天不同。”
聂海亮现任回龙观小区风雅园居委会主任。
“在小区维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海亮的能力与无私。”一位支持聂的选民说。
选举开始了,争吵同时开始了。有选民愤愤追问着来自回龙观镇的一位官员:“你为什么缩短我们的选举时间?!”
“其他小区的选举大都是从今早8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惟独我们云趣园早9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聂海亮说,“很显然,这对我不利。因为我的支持者大多是上班族,下午5点之前他们赶不回来。”
不满声中,选举长队在向前移动着。人们掏出盖有“昌平区选举委员会”公章的选民证,换取黄色的选票,填好后再将其放入红色的票箱。“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庄严和神圣,”一位选民说,“但确实是为我们自己的利益投下的一票。”
9时40分,当大多数选民完成了自己的投票使命时,聂海亮走进了投票点。“我也是一名选民。”他说,“我选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够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在此刻,他的妻子正矗立在寒风中默默看着他。
风中的动人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一个周六。12月5日上午10时,当五级风把北京的气温突然降至冰点下9度时,聂海亮正在回龙观的社区公园中进行竞选演讲。
40多名听众站在风里,聆听聂海亮阐述着他的观点:“民主行为从何而来?它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住房的商品化。正因为住房性质的转变,我们有了像回龙观这样的社区,出现了产权人,出现了公共利益、公共矛盾,出现了业主的维权现象。维权是民主的重要载体,它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为共同的利益去争取胜利……”
“很感谢我的支持者,以及我的助选团。”聂海亮说,“他们在风里冻了一个小时,而后,又敲锣打鼓到各社区去打标语、搞宣传,为我争取更多的支持。”
回龙观小区的集体维权行动,是从今年9月开始的。小区开发商在本规划为草坪的一片土地上,拟修建一座住宅楼。
“在9月末和10月中旬,我们曾两次与有关部门进行交涉。”业主代表杜茂文说,“谈判有了结果,政府承诺:在业主和开发商没有达成共识之前,施工暂不进行。”
“自9月中旬,我们已经发出了15期业主简报。”聂海亮说,“民主的氛围在这里被一点点培养起来:当我们号召大家去房展会与开发商理论时,有200多人参加;组织大家植树时,1000多人赶到了现场。”
“这种民主行为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聂海亮说。
据了解,除聂海亮外,另有多名维权业主亦成功进入正式候选人名单,从业主运动到参选行动,在为保护私产和公益苦苦寻求解决之道的业主中间,最终将有望产生议事机构的代表。致力于公民教育的一位学者说,这一现象说明,民主必然和利益相关,否则将是空谈。
法律人参政
12月10日,张星水10点多钟来到了投票点。当他亮出选民证领选举表时,一直低着头的工作人员抬头看了他一眼,“你就是张星水”。
36岁的张星水是一位律师,近日因参与代理孙大午案而颇受关注。能够成为正式候选人,张星水有些高兴,加上三选二的淘汰率,他当选的几率非常大。
张星水偏向宪政研究。“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搞理论研讨的人多,真正实践的人很少。需要一些公民出来做些什么。”
张星水的致选民书极具莎士比亚风格———“我们愿意以普通公民身份出马,虽然,参选的时机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清高到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萨特先生,也没有拒绝过走上街头。独立宣言之父杰弗逊并不拒绝起草一个州的宗教和自由法令。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人治下所有的荣誉和光环都会化为腐朽的粪土。”
从张星水过往的经历来看,他的确并不安于仅做一个律师。2003年,他无疑做了很多社会工作:代理类似孙大午案以求个案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要求全国人大对刑法176条进行立法解释、要求全国人大对国务院247号令进行审查、向全国人大呈送修宪建议、针对北京市换届选举问题呈送北京市各区县人大代表选举办公室的公开信。
在此次北京选举中,有相当一部分自荐人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如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许志永、律师佟丽华,高校学生参选者中也以法律专业者居多。
法律人士参选者对人大代表职责的理解是“非常典型的政治活动”:人大代表需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参与涉及法律的制定、审查和修改的立法活动;人大代表要参与对司法机关的执法监督和检查以及人事任免活动;人大代表要参与政府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的质询、评议和审查活动。
观察西方的政治现实会发现,法律人是国家政治中的重要角色,很多元首或议员具备法律背景。因此有学者称,应该鼓励更多的法律人进入中国政界,传播一种法律人的逻辑。
年轻务实的新一代理想主义者
12月10日早晨,小雪开始覆盖清华园。学生投票点设在每个系。之前的一周里,清华电视台给每个正式候选人录制了3-5分钟的电视演说。清华园四个选区中有两名学生成为正式代表候选人:谢岳来和陈俊豪,他们分别生于1978年和1983年,分别在土木工程系和法学院就读。
陈俊豪在致选民的信中说:“目前我最关注的是当前大学生的学费问题、住宿问题、就业问题以及包括学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在内的参与其他社会资源创造与分配当中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1月13日谢岳来在校园BBS“水木清华”站发布了《致研究生选民的一封信》,并开通个人参选网站,他没有强调六年来做学生干部的职位履历,而是具体说了自己实施过的项目、发起过的活动。他在信中说:“是时候了,应该在北京市67所高校的几十万大学生中,涌现几个人大代表出来。我们确实还很稚嫩,我们确实还谈不上多有能耐,但我们的优势是敢作敢为,最没有过去遗留下来的条条框框,我们最不迷信权威,我们最具有挑战精神,初生牛犊不怕虎。”
谢岳来和他的朋友们在校内各宿舍楼张贴了30来张海报,他有意把自己的名字字体排得很小,放大的字句是:“我们的民主在上坡路上。”
清华园选举分会主任孙哲说:“清华园选区的一切程序,都是严格依法进行的。”对于学生自荐参选,是否在有关法律许可范围之内,是选举分会惟一的标准和依据。同学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应该受到赞扬。孙哲毫不怀疑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足够的参政议政水平。“首先他得优秀,要不然也选不上来。”孙哲特别强调,“自荐参选的同学都是党员,有很长时间的社会工作经历,成绩优秀。”他提出的问题是:学生人大代表能否在所在区县完成五年的任期。
陈俊豪在11月18日致信清华园选委会,“个人志向为在清华法学院继续完成研究生学业,因此可以很好完成五年代表任期。”
“学生首先是公民”,谢岳来说。他强调“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他说:“学校里很多同学非常爱国,也很有责任心,但很多人缺乏行动的耐心,对现有的东西缺乏必要的妥协。要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12月11日早上8∶00开始,清华园选举分会将进行公开计票。分会主任孙哲说:“从前两轮的提名和酝酿情况来看,他们当选的可能性较大。”
选举心态
在投票现场,记者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
首先是选择自己熟悉的人。在国图选举点,记者随机询问多位选民,所问之人都默契地选择了“我们馆长”。候选人的介绍设置在领表和写表之间的路上,记者发现,很少有人驻足阅读,一般都径直走向写表处。
其次,习惯于选择不事张扬的候选者。国图选区负责人索奎桓说,当大家在国图的食堂里看到张星水的致选民书后普遍比较诧异。当时就有人开始议论,其他候选人默不作声,你一个人出来宣传自己,太不公平了吧;有人质疑,他到底是真想为大家做事,还是借机为自己做广告,这个人欲望太强。索奎桓对记者说,从目前来看,“有些竞争式的方式大家接受起来还有心理困难。”
这一点,张星水自己也有感觉。他在食堂宣传了几天就停手了。“国图是一个很‘沉静’的地方,知识分子聚集,他们非常理性。我较为大胆的宣传方式或许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赵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