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想当精神科医生,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当精神科医生。他们要练就抗“击打”的好身板儿;他们是谈笑间洞察人心的“心灵捕手”;他们要淡然面对世人好奇的眼光,与神志异常的患者朝夕相处......
作为修补精神世界的白衣天使,精神科医生当属人们眼中最神秘的职业之一。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前,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医院,揭秘“强大”的精神科医生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武略:“hold住”平静下的暗涌
不要和病人争辩;不要让病人走在你身后;不要把手放在口袋里,也不能倒背手走路;女大夫不可以留披肩发;和病人同处一室时要尽量站在方便活动的位置,一旦病人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就要立刻跑开……
这些“秘诀”在精神科医护人员中广为流传,被用来招架病人猝不及防的“PK”。
站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病房里放眼看去,并不会看见想象中“疯狂”或危险的画面。走廊明亮干净,病人们安静地散步、聊天,还有的在打公共电话。
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暗藏汹涌。就在记者到访之前一小时,一名被家长“骗”来医治的女孩突然情绪激动地打碎了门窗玻璃,划伤了自己的双手。值班护士和医生不得不立刻将她“保护”起来。用约束带约束起她的手脚,必要时注射少量镇定药物。
护士长张德政说,高危的工作状态使大多数刚毕业的护士不愿到精神科工作。“前段时间,一个刚毕业分过来的女护士给病人打针的时候,被病人一脚踹倒,在地上哭了半天。”张德政说道。
谁都说不清精神病人平静的外表下隐藏了多少“疯狂”的冲动。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工作了23年后,李娟早已习惯用平淡的语气讲述每天可能要面对的病人突然间的疯狂。
“病人有时会突然冲动,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能刺激到他。”李娟说。
“有一次我在看病历,一个病人突然从后面冲过来,把我连人带椅子推倒在地,两个膝盖都摔破了。”李娟说,她其实算是精神科医生中的“幸运一族”。她曾亲眼看到她的同事有的被病人弄瞎眼睛,有的关节严重受损,还有的脚受伤后到现在一直不能打弯。
文韬:做患者的“心灵捕手”
和其他科室相似,每天早上查房也是精神科医生的课目。但不同的是,其他科室查房可能以体格检查为主,但精神科查房以谈话为主。
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闫少校说,每次查房,平均一个病人要交谈20到30分钟。
“只单纯问‘你高不高兴?心情怎样?’是问不出病症的。精神科医生与病人谈话需要培训,根据症状的规律进行询问。”闫少校说。
他举例说,对于有幻听的病人,医生往往会问,“是不是有时听到有人说话,但是看不见他?”这样的询问,其实是在判断病人的病情。
和病人“聊天”也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生廖金敏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看似是聊天,其实我们是在不经意的交往中,评估病人病情的发展,以便为病人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她说。
除了“聊天”,精神科医生还积极探索更多的治疗方法,比如音乐治疗,绘画治疗,开发电脑软件辅助病人康复,也会应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
除了平时经常陪病人在花园里边散步聊天、打球、唱歌之外,廖金敏还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QQ群,里面好友大多是一些出院后的病人,还有一些志愿者和护工。“病人离开医院后,我们会在网络上跟踪治疗效果。”她说,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出院之后仍需在社区康复中心进行后续治疗。
心态好:心脏强大,耐心“满格”
在人们眼中,每天和精神病人待在一起的精神科医生必有古怪之处,而淡定面对人们好奇的目光也是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
“别人问你是干什么的,我说医生。那人就说,哦,医生好。然后我说是精神科医生,人家就说哦精神科医生啊,然后不理你了。”回忆起介绍自己时一些人的沉默和诧异,李娟表示早已“习惯了”。
有的病人经常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医生要做到不辩论不争论。“有病人可能会说我的心脏被别人挖走了。你不能回答‘不可能,没有心脏你怎么活’。而是要尽可能体会病人的痛苦。他的心情可能很紧张,如果与病人辩论,他可能会认为你和伤害他的人是一伙的。”闫少校说。
同样考验精神科医生心态的还有收入,虽然国家规定要给精神科医生额外补贴,但补贴数额却几十年如一日地不曾有变化。
“精神科医生的补助只有36元,我工作快24年了,一直是36元,没有涨过。”李娟说。
很多精神科医生并不后悔选择这个行业。“选择做医生的人都有很强的英雄主义情节,只要将病人治好了就很开心。”廖金敏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