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昌平区坚持“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设施农业为龙头,以“一花三果”为主导,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布局和产业集群,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农村地区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98.2亿元,同比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971元,同比增长11.4%;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31%。
一、“一花三果“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花”,是指在西部四镇山区、半山区大力发展百合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
主要分布在南口、流村、马池口和阳坊4镇。通过采用循环农业技术改造荒滩地,大力发展以百合日光温室基质栽培为主的精品百合种植。2012年底,已建成百合种植基地41个,建起了百合种球繁育基地,日光温室数量达到2000栋,年销售百合鲜切花600余万枝,生产百合商品球600万粒,实现产值7500万元,解决就业1300人,经营每栋日光温室可增收1.5-2.2万元。
“三果”
一是指在北部百里山前暖带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精品林果业。
主要分布在昌平百里山前暖带,涵盖兴寿、崔村、十三陵、南口、流村等10个镇。做为全国最早引种红富士苹果的地区之一,昌平北部长达百里的山前暖带为苹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积极推行苹果标准化管理,大力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昌平苹果的内外在品质不断提升,并获得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区”称号,通过了“昌平苹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2年底,已建成苹果标准化果园3.4万亩,年产优质苹果2400万公斤,年产值突破2亿元,有效带动种植专业户2000余户,户均收入达8万元。
二是指在东部六镇平原地区大力发展以草莓为代表的设施农业。
主要覆盖兴寿、小汤山、百善、崔村、南邵、沙河6镇。借助2012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成功举办的历史机遇和2013年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的带动效应,推动草莓产业快速扩大升级。重点启动了3.2万亩精品草莓产业基地和4处草莓销售港湾建设,日光温室总规模突破1万栋,配建了6000亩草莓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年产优质草莓种苗1亿株。同时,成功申报了“昌平草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获得农业部授予的“中国草莓标准化建设十强区”荣誉称号。2012-2013种植季,草莓产量达800万公斤,产值突破4.5亿元,解决3500余户农民的就业问题,每栋日光温室实现销售收入3-4万元。
三是指在北部山区大力发展以柿子为代表的传统林果产业。
主要分布在十三陵、延寿、南口、流村、崔村和兴寿6个山区、半山区镇,种植柿树100余万株,占地4万亩,通过实施以柿树落头为代表的柿子提质增效工程,完成柿树树形改造11万株,建立了一批柿树标准化管理技术推广示范点。在发展柿子产业的同时,昌平区还恢复发展了燕山板栗、尜尜枣、京白梨等一批适销对路的传统珍稀小果品,初步实现了传统果品品种优质化向品牌化的跨越性转变。其中,板栗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产值实现1106万元。推广林下经济,种植栗蘑110万袋,产量400吨,促进农民增收1200万元。此外,昌平区还建立了苹果、葡萄等一批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园。
二、昌平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凭借首都市场的巨大优势,昌平区利用优势资源,适应市场需求,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吸纳并集成社会、企业及个人资本,持续推进“一花三果”农业主导产业优质、高效、集约发展,有效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全区农民通过从事“一花三果”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就业增收的人数超过万人。
二是以政策为保障。围绕“一花三果”主导产业,制定出台了《昌平区农业产业“1+14”政策集成》,内容包括:一部《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和14项配套实施细则,涉及农业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比如,区政府对建设百合日光温室每栋补贴5万元,建设草莓日光温室每栋补贴3万元;对种苗、接穗给予补贴、对配套设施给予补贴,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对有机肥和农药分别给予补贴。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让农户真正受益,也加快了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是以科技为支撑。近年来,昌平区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教兴农之路,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专家技术团队,积蓄了产业发展的后备动力。建成苹果、草莓、百合花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63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确立了农产品的科技领先地位。同时,注重品种的领先和多样化,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品种优势,牢牢掌握苹果矮化砧接穗等多项国内独有的优质品种生产、繁育、管理关键技术,保存了一批传统珍稀果品种质资源,巩固了原有的品种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和先进生产技术。累计储备国内外草莓优新品种135个、先进栽培模式17种,建立了中国草莓种质资源基因谱和草莓良种繁育基地。成为在亚洲唯一获得荷兰授权的优新百合花品种生产经营单位。
四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目前,昌平区已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共有40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13区级示范社20家。注册社员1.4万人,带动农户2.7万户。经营范围涵盖种(养)植(殖)、农产品深加工、销售、运输等24类,其中,主营业务“一花三果”、食用菌、养蜂等优势产业合作社143家,占全区合作社总数35.4%。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对内开展统一服务,对外进行统一经营,在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2年,34家区级以上示范社年销售额达9733.26万元,成员户均增收30%。

昌平苹果手机APP

昌平苹果LO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