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浮雕堆绣 从废弃物中诞生的环保艺术
https://news.hlgnet.com 2013-11-01 来源:回龙观时讯
回龙观资讯中心
本报记者 屈晓琴
七旬老人爱玩布头儿
精巧的构图、讲究的配色,精致的堆绣作品出自龙禧苑72岁的老爷子罗信言之手,第一次看到老罗细致的作品时,邻居还以为是老罗的老伴儿做的,虽然腿脚不太利索,左手也不方便,罗信言从2011年4月8日参加社区组织的堆绣活动开始,每次课都坚持参加,仅今年6月11日因身体原因缺了一次课。他说,“我身体不好,家里人都把我当熊猫,在家啥活儿都不让我干,可人也总不能闲着,自从参加了堆绣班,我的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罗信言觉得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邻居们的赞美之词让他特别有满足感,不仅自己热衷于此道,他还到处去宣传堆绣制作的乐趣。今年8月,罗信言的《吹牛大王》作品还被德国博登韦德市博物馆收藏,这更令老人深感自豪。
今年58岁的宋雅琴在今年4月结识了靳明,性味相投的两人言谈甚欢,知道靳明的堆绣班时,宋雅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学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时,大伙儿都说漂亮,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赠送给灰姑娘艺术团的《小红帽》和《美人鱼》两幅作品就出自宋雅琴之手。
罗信言和宋雅琴废寝忘食的堆绣绝活儿师从堆绣班老师靳明,三年来,不止本社区的居民乐此不疲,风雅园、通达园、天露园和远在流星花园的居民也每周二来参加活动。
选样、复印、粘棉花、剪布样、包纸板、不同形状的组合……每次堆绣班的活动,大家伙一起探讨研究新技法,既动手又动脑,少了家长里短的闲话,多了促进感情的交流。
成员间常常研究新技巧,光做雨伞,就有好几种方法,有的用线勒出伞褶,有的用布拼出来,有的则把线埋在布里,还有的用金线贴出来。
浮雕堆绣走出国门
除了在各社区举办堆绣培训、展览,靳明还致力于堆绣的推广。今年8月18日,靳明和堆绣协会成员宋雅琴等出访德国,向哈默恩城市博物馆、灰姑娘艺术剧团等赠送堆绣作品,并在波乐市小学教授孩子们制作。在哈默恩城市博物馆,馆长看到靳明制作的堆绣作品,十分惊喜,连番赞叹中国技艺,当场向靳明订制真人大小的捕鼠人肖像作品,打算作为博物馆标志放在正门口。
10月8日,靳明应邀参加中日国际学术研究会艺术与手工艺作品交流展,当日本人民看到以中国传统堆绣技法制作的《浮世绘美人》作品时,为日本人民所熟悉的形象引起了强烈共鸣,而独家创新的堆绣技法更令他们惊叹。10月26日,在北京市文联举办的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上,靳明带着《芭蕾舞天鹅湖》、《观音》、《文殊出行》、《大敦煌腰鼓舞》、《大敦煌反弹琵琶》五幅作品参展。
手工协会探索创业路
据靳明介绍,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今年4月成功在区科委注册了“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堆绣协会”,并且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章程。靳明任会长。靳明表示,成立堆绣协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组织,能够系统地推动堆绣艺术在回龙观、昌平区的发展,让它成为具有昌平区特色的、昌平区特征的,有品牌、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进一步把它发展成为昌平区的一个文化产业,创造居家就业,将来协会将开展堆绣制作、销售、新品种开发、实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内容。
“堆绣艺术是一种环保艺术,制作材料可利用服装的下脚料、纸板等,使废物再利用,也不需要占很大空间,并且简单易学,无论男女老幼皆可操作。对于孩子们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审美情趣,对于成年人既满足他们DIY的乐趣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对于老年人既灵活了手脑又给他们带来成就感。”靳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