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近期发出挑衅性的豪言:如果十年后房地产仍占半壁江山,说明这一代人的努力不如上一代人。而且他说:到2020年如果王健林打赌赢了,就意味着整个社会输了,一代年轻人输了,市场转型失败。
马云总是善于把他的生意和民族存亡联系在一起,但这次他错了,首先他偷换了概念。王健林和他打的赌是围绕电商和传统商铺谁会主宰未来,马云认为电商必胜,王健林则折中表态“双方都能活”,但没有说过2020年房地产要占半壁江山。
近年来中国网络贸易突飞猛进,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确实挤压了很多传统商家的市场。中国网络贸易的火爆,首先体现在购物网站的快速发展上。淘宝、京东商城销售近年都飞速攀升。其次,消费者的网购热情一直高涨,网购一卷餐巾纸或是一包饼干的现象并不罕见。
但2020年会是怎样?
我曾经指出,在台湾、香港等地区,传统实体店依然很繁荣,最成功的商业家族也依然固守实体商业,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新经济的挑战,而且像淘宝这样的购物网站也没有像大陆这么火。在美国,虽然ebay、am azon等电子商务公司都发展得不错,但实体店并没有受到那么严重的影响,也没听说什么美国电子商务要取代实体店铺的喊声。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呢?
在我看来,三个原因决定了电商和传统零售业的市场优势对比:
第一,这与中国的税负结构及其他商业成本有很大关系。在大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征缴水平太高,而且除了税负,开一个实体小店,工商、城管、卫生、消防都可以上门检查,这都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摆个小摊子被城管追打,所以很多人是被逼着躲在家里做网商。
第二,这与大陆劳动力成本偏低有关。大量的低端劳动力,使大规模的终端物流成为可能。快递员骑着电动车送货的场景在大陆随处可见,订一包瓜子也可以送货上门。如果中国未来劳动者收入水平增长到一定幅度,网上消费一定有相当一部分萎缩,因为送货不划算了。
第三,这些年大陆畸形的城市建设和落后的城镇化造就了大量的年轻宅男宅女。这些宅男宅女构成了网购的主力军。很多人将宅男宅女的出现解释为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在我看来,这种解释是没有说服力的。我认为,宅男宅女之所以大规模出现,是因为大陆城市的建设太过畸形。在香港、台湾地区和欧美国家的许多城市里,街道并不很宽,很多道路都是用石子铺设,适于人们行走。街边的小店也都很有特色。即使是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特色小店也是星罗棋布,很多百年老店备受欢迎。在欧美即使一个小镇上也会有丰富的商业配套设施。社区边上很方便地就可以买到优质物品,在这些地方,购物不仅仅是一种对生活必需品的采购,而且是一种社交方式,一种和散步一样愉快的生活经验。
而中国不要说小城镇,就算大城市,像北京二环、三环这种宽阔的大马路上,我们很难想像一个适合朋友一起开开心心逛街购物的场景。这种大马路连骑自行车都不合适,遑论逛街,只适合权贵阶层的豪华轿车风驰电掣。更糟糕的是,北京的购物场所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是燕莎商城这种高档店,要么是新发地这种低端的批发市场。权贵阶层可以开车直接到燕莎购物,而普通中产阶级或者刚毕业的小白领们,找不到一个轻松愉快的购物环境。高级商店的东西买不起,批发市场又乱又差,而且商品品质也没有保证。中国很多区域盖起了高楼,像回龙观这样的“睡城”,却缺乏商业配套和消费环境,连个7-11店都找不到,这样他们只能到网上购物。
中国的网商企业确实非常优秀,他们的快速发展证明了他们的企业家精神,说明他们的商业模式符合了中国当下这个特殊情况。但繁荣到这个地步,是一种不正常的、畸形的繁荣,这种畸形不是网商造成的,但也决不能像马云那样,把自己的生意好就说成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马云说网商压过实体商铺,大家都不投资商业中心,房价就降下来了,相当于说,只要把纽约的公园、超市、图书馆和百老汇全部关闭,让这个城市没有商业中心,大家都在网上消费和体验,纽约的房价就和新泽西州持平了。这是中国梦的未来么?
如果到了2020年中国的实体店铺真的全面衰败,大家全都宅在家里,想吃块烧饼、买双袜子都要上网,非但不是什么社会的胜利,而是社会的失败,说明本届政府城镇化建设失败,说明简政放权扶植中小企业失败,说明这个国家依然不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创业环境。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