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境内温榆河畔少了一批古色古香的违建四合院,但会增加一大片绿色;村民不能再靠未经审批而建设的“瓦片儿”赚钱,但是丢掉了一个违法建设的大包袱。
本报昨日独家获悉,作为本市马年的首个违法建设治理项目,上周末,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开始自拆37个四合院违法建设,并在昨晚拆除完毕。
由内而外 几十个院儿被拆平
昨天上午9时,四合院小区中间已经被拆平,留下了两个标准体育场大小的废墟。空空荡荡的地上,就剩下西北角最后几个小院儿。这一地块位于北七家镇郑各庄村北侧,占地面积108.55亩,建筑面积共计4.97万平方米,地块内原本共有37座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四合院,以及6栋联排别墅。
这些四合院很是工整,两进的院子有耳房有回廊,影壁上还雕着缠枝莲纹,正房地上两层,都安装着落地窗。6名工人一组,正将院里的落地窗卸下,俩人一前一后吆喝着将整扇窗抬出院子。
上周五,本市召开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要求各区县要啃“硬骨头”,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而昌平区这次啃的“硬骨头”,就是这个建筑面积接近5万平方米的四合院群落。
“这些四合院在前年就已经被发现、冻结,经过几轮工作检查,违法建设者终于同意自拆。”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说。
未经审批 宅基地上擅建房子
去年3月28日,本市启动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利用农村宅基地盖违建也是要被严格处置的行为之一。
郑各庄村有500户人,村里的那些违建四合院的建设者和地块产权人,其实是村属企业宏福集团。黄福水是宏福集团的董事长,在他手上,一个小小的土石方施工队,壮大成为资产数十亿元的村属企业集团。在企业带动下,村里修了路,建了温都水城,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
2008年,北京几个特色村靠着家居文化、绘画、文化创意产业火了,黄福水的心思也有些活络:村里要用闲置宅基地做点儿文化产业,好歹也比土里刨食、揽工程来钱啊。
说干就干,2009年10月,没经过审批,宅基地上的新房“水城御墅”开了工,村里硬是凑钱将楼盖起来了。一批集体宅基地上一共盖起了37座四合院,再加上6栋联排别墅,但都是违建。
苦涩决定 找几辆车自拆违建
这些四合院,还有个“名号”,就是“价值5000万元的小产权房”。
村民老张没想到,前年春天对着个探头探脑的年轻人,随便吹了一句这宅子得值5000万元,就变成了网上一篇大文章。
“你这张嘴啊,闲着怎么不去吹喇叭呢!”郑各庄村村支书杨路亮又气又恼,但已经无法阻止“天价四合院”消息的蔓延。老张也想不明白,宅基地上的房子,怎么就成了小产权房呢?
“您这不是小产权房,您啊,就是在盖房前没规划,没审批,好端端原来占理的事儿,反倒办得不占理了。”拆违专项行动指挥部的工作人员进村,将这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咱认错儿,咱改;改了咱还是好同志,还得往政府倡导的方向发展。转型升级,对咱不难。”杨路亮明白了,村民们也明白了。
一位19岁就回村创业、肩挑手刨地给宏福集团挣钱的项目负责人很心疼—如果拆光这些四合院,已经投入的9000多万元建设款就打了水漂儿。
“要都这么算成本,是不是谁盖违法建设时投得越多,就越得留着他的房子?”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一句话,让这位负责人在熬了几宿之后,最终做出了一个苦涩但不得不做的决定:找几辆车,自己拆吧。
腾地铺绿 碧玉嵌入温榆河
在地图上,温榆河像一条“大外环”,环绕着半个北京城。幸运的郑各庄村,就紧贴着温榆河岸,一路向南,是个工工整整的四方形。“这河底下,原来都是我们的宅基地。但保护水土是大事,房子跟环境比,就不是事儿了。”村支书杨路亮边从拆违现场往外走,边介绍。
市国土局文件显示,“水城御墅”项目土地利用情况为66.64亩建设用地,10.87亩农用地,31.04亩未利用地,共108.55亩地,2001年至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这一区域为城镇建设用地,而在2006年至2020年新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改为一般农地区、其他建设用地区、有条件建设区。而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这里应该是绿地。
村里最北边的宅基地,原本就贴着温榆河。为了能让民俗村更吸引人,村里曾经拆掉这几套房,顺着河岸挖出了码头,还修了一条路。今年年初,在郑各庄村村委会的一次会议上,很多只曾经为了开发“水城御墅”举起的右手,再次为了拆违还绿举了起来。
2014年,本市将新增35万亩森林,而郑各庄村的这100亩地,就将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