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外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管理

https://news.hlgnet.com  2014-03-11     回龙观资讯中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郑州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输水干渠全长1276公里,主要向输水沿线的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个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北京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末端,是南水北调工程最早的受益城市。北京市内南水北调建设任务主要包括中线干线北京段工程和市内配套工程。


  为保证北京供水安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一、二次会议决定先期开工建设京石段应急调水工程。


  工程自2003年12月30日开工,2008年9月18日河北水库开始放水,9月28日冀水入京。至2014年3月,北京累计接收河北岗南、黄壁庄、王快、安格庄四座水库来水近16亿立方米。


  为充分发挥调水效益,北京市提前启动配套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工程、调蓄系统工程、自来水厂新建扩建与改造工程以及管理设施建设等,以确保通水初期具备接纳年调水10.5亿立方米的能力。(目前,按照计划节点,各项工程进展有序推进,大宁调蓄水库、南干渠等2项工程已完成主体施工,具备运行条件;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等节点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可在干线通水前后投入运行;其余配套工程均在加快实施。)


  科学设计 稳步推进


  结合北京市实际,提出北京市内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主要是:


  第一阶段,2008年具备接纳年调水4亿立方米能力,满足常态化调水条件。


  第二阶段,2014年完成北京市内配套工程阶段建设任务21项,具备接纳年调水10.5亿立方米能力。


  第三阶段,2020年底前具备接纳年调水14亿-17亿方的能力。


  目前第一阶段规划任务已完成;第二、三阶段的规划任务正积极推进。


  百姓支持 政府重视


  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海河流域多年来持续干旱。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北部地区,是资源型极度缺水的特大城市,从1997年以来连续干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1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公认缺水下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瓶颈。长久以来,首都群众对境内水资源形势十分关注,对仅有的水资源十分珍惜,节约用水意识很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广大群众基于对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形势认知和期盼,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支持北京市南水北调建设。从征地拆迁中的主动动迁祖坟,到工程建设中的维护施工环境,从工程保护中的自觉遵法、拆违,到水质监测中的自觉防污、控污,可以说首都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是南水北调工作的动力、是南水北调建设者责任的标尺,更是首都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最有力的保障。


  此外,2004年7月,北京市政府组建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作为北京市南水北调建委会的临时办事机构。结合工作需要,2012年5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同意修订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三定”方案,实现了工作职责和机构性质的“两个转变”,即工作职责由以工程建设为重心向工程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机构性质由北京市政府临时机构向常设机构转变。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机关设8个处室,下设9家事业单位,后续还将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


  合理创新 勇于实践


  (一)完善管理体制


  结合南水北调工作需要,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围绕“投资、建设、管理”三项核心任务,构建起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1.在投资方面,为解决配套工程资金需求集中、政府投资压力大的问题,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创新投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2011年11月组建成立了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投资中心,作为政府融资平台负责工程建设投融资。通过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和调度管理工程的建设资金。


  2.在建设方面,实行项目法人制。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和管理设施工程项目法人为北京市南水北调建管中心;北京市属水厂项目法人为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区属水厂项目法人由区政府指定。


  3.建设期间的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工作,沿用干线工程征迁安置工作机制,实行“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领导、市南水北调办监管、市南水北调拆迁办和区级政府组织实施、项目法人参与”的工作机制。


  4.在管理方面,根据配套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特点,组建运行管理单位。北京市于2011年2月率先颁布《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保护办法》,并组建了临时巡查执法队伍。


  2010年,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组建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对来水水质进行省市界、入城区前、入水厂前三道关口监测。2011年12月,该实验室通过国家计量认证,成为全国南水北调系统首家经国家资质认定的实验室。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质监测工作采用了实验室监测、自动监测及应急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水质进行严格监控,模拟水质变化趋势,进行水污染预警。同时,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北京环保、水务、自来水等部门的水质监测系统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成全面覆盖、快速反应的水质监测预警体系。


  此外,为应对上游渠道可能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件,北京市专门设立入京、入城、入厂三道防线以妥善应对。


  (二)完善机构框架


  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工作初步形成了层次清晰、布局完整的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机构框架。即:办公室决策、投资中心出资还贷、建设单位建设、管理单位运行。


  立足未来 长远规划


  按照规划,在2014年中线一期通水后,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将继续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包含新机场支线工程、京津发展带支线工程、水厂工程等。同时,在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北京市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基础上,多调水,多储备,改善区域生态文明,重点完成外调水的多元保障和服务于生态文明的地下水回补、五大水系连通等,抓紧从外部条件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五有”。即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供水安全有保障,水系河网有连通,决策调度有系统,坚持基础设施规划适度超前、留有余地,最终实现支撑首都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设想中北京未来的城市供水格局调整为“六种水源、四大外部调水通道、两条输水环路、六处战略保障水源地、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沟通五大水系”,形成多水源联合配置、互为补充、调度灵活、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支撑区域协同发展和首都经济、生态建设。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冬日的早晨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