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昌平新闻 > 正文 资讯搜索:

昌平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https://news.hlgnet.com  2014-04-08     回龙观资讯中心  
北京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农业作为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不仅要为城市农产品供应和应急安全提供基本保障,还要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支持和市民休闲生活创造新空间。近几年,北京市农业发展势头迅猛。以京北昌平为例,2012年,在昌平举办的世界草莓大会,让北京的草莓走向了世界,中国的草莓科研水平至少提速了5—10年。连续两年,昌平借助“嘉年华”的新模式,创造性地把娱乐体验、园艺观光、博览展销、创意设计等元素融入农业,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现代流通等产业相互促进,引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创意农业 农业增值新模式


  3月到5月,北京最大的农业盛事就是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农业嘉年华已接待了15万名游客前来参观,这是昌平为古都北京打造的一场趣味盎然的农业节庆。农业嘉年华里游客会看到3米长的丝瓜、拳头大的冬瓜、可以挑出“粉丝”的金丝搅瓜、紫色的胡萝卜、番茄秧上长着马铃薯、拖鞋形状的兰花,这些创意农业让游客应接不暇。记者看到阳台农业、水箱种植等新型种植模式,作为对土地的替代,如果能够很好地解决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的问题,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北京农业嘉年华上,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农业体验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展现了创意农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各地发展观光农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开发农业多重功能,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为“三农”发展开辟全新空间。正如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原常务副主席厉无畏所说,创意农业特色及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现代农业集群助农民致富


  2012年,在昌平举办的世界草莓大会,让北京的草莓走向了世界,昌平的草莓产业发展规模由2000栋日光温室增加到了10000栋,年产量由200万公斤增加到1200万公斤以上,年收入由4000万元增加到3.88亿元,解决了3500余户农民的就业问题。


  每年的金秋十月,北京昌平的苹果进入采摘季时,昌平苹果文化节就会开幕,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昌平区崔村镇真顺果园王丽有10亩果园,品种以王林和富士为主,每年产量达万余斤。在十年间,王丽华家也依靠这十亩苹果树,盖起了三百平米的两层小洋楼。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果园的兰晓华承包了20亩苹果园,她每年的毛收入在30万元以上,很多城里的白领都羡慕她的“高收入”。


   据昌平区农委主任董锦华介绍,经营苹果产业、举办苹果文化节采摘活动,其最“实在”的目标就是:让农民的苹果销售顺畅,让市民喜欢吃昌平的苹果,最后,让农民高兴、市民满意。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昌平区都市型现代农业集群呈现爆发式集体增长。2012年,昌平区生产优质百合切花612.6万枝,百合商品球600万粒,实现产值7525万元;已建成苹果标准化果园3万亩以上,有效带动种植专业户2000余户;在山区半山区镇推广传统林果业,新建甜柿示范点7个,恢复发展燕山板栗、核桃、樱桃、京白梨等传统珍稀小果品15万亩。


   据悉,昌平区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将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现以“一花三果”为主导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服务、生态和社会功能,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创意农业、会展农业、体验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多种模式,赋予农业新的内涵,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创造特色品牌。


来源:大公网

【编辑:冬日的早晨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