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内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让心灵走出灾难——专访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

https://news.hlgnet.com  2014-05-07     回龙观资讯中心  
 身为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心理救援组副组长,杨甫德曾带领北京回龙观医院的专家,参与了“非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事件的心理救援工作,拥有极丰富的救援经验。那么,在灾难性事件中,心理援助究竟有多重要?日前,本报记者对杨甫德进行了专访。

  文汇报:与其它灾难性事件相比,MH370失联事件有什么特殊性?


  杨甫德:回龙观医院最早较正规地开展心理救援,是从2003年“非典”开始。当时调查发现,“非典”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当时,我们医院主动请缨,要求成立一支心理救援队伍进入“非典”病房。尽管当时的疫情要求尽量减少和患者的接触,但我们的医生还是通过拍背安抚等方式,极大地鼓舞了患者。


  之后,我们又陆续参与了地震、矿难、泥石流、黄金大米、“7·21北京大水”等灾难性事件的心理救援。如今,我们是国家卫计委首选的开展灾后心理救援的医院。


  MH370失联事件与这些灾难最大的区别在于,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空难。至今,家属们依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因此他们在情绪上更多地表现出怨气和愤怒。同时,由于家属获得的信息相互矛盾,一会儿感觉很有希望,一会儿又觉得石沉大海,如他们所说,“心情如同过山车”。


  文汇报:灾难性事件后,心理救援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它在何种状况下介入最合适?


  杨甫德:灾难性事件给人造成的心理伤害是即刻的,如果得不到解决,它会发展成持久性伤害。国际共识是,心理救援的介入越早越好,最好在黄金72小时中。当然,尽早介入,也必须建立在熟悉状况、有序组织的基础上。


  同时,心理救援还需要后续方案的跟进。不能说,心理救援只在当时开展,然后就撒手不管了。之后的心理干预要进行多久、如何进行,需要对受害者的个体状况进行评估,评估下来结果比较严重的,甚至要以年为单位进行干预。


  文汇报:灾难性事件后的心理救援有哪些要点?要回避哪些误区?


  杨甫德:心理救援工作者最大的职责,是帮助受害者从事件当中走出来。我们能做的是陪伴、倾听、共情和哀伤处理,最终的目标是引导他们走出这场危机。因此,我们不能将自己定位为拯救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施救。也不能够随意对受害者许诺,因为一旦承诺不能到期兑现,给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就更大。


  在此次MH370失联事件中,心理救援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千万不能对家属的愤怒和怨气添油加醋。共情的目的不是支持负面情绪,而是为了帮助他们调整认知态度,让他们意识到,这种情绪对自身健康没有益处,对重建生活也没有帮助。


  总之,心理救援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否认、攻击、愤怒等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正面的力量。使受害者走出情绪崩溃的境地,勇于面对现实,找到前进的动力。


  文汇报:灾难发生后,应该采取哪些方式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杨甫德:灾难事件发生后,当事人会沉浸在极度悲痛的情绪中,这时,亲人的陪伴是很重要的。在MH370失联事件中,独身前来的家属会更需要援助。反之,当两个以上的亲属来处理这件事的时候,互相之间能够形成一种支持性保护。


  其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当事人都要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这是应付和面对灾难最重要的力量。要尽可能摆脱“现在这么难受,我怎么吃得下睡得着”这样的想法,因为这种状况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痛苦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整,也可以适度依靠药物来调整。


  再有,我们提倡当事人学习一些自我放松的技巧,比如放松呼吸,举行一些悼念仪式,痛痛快快地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面对灾难时,人的情绪就像阴云密布的天空,要使它放晴,先要下一场雨。通过这种表达哀思的活动,人们可以将积压下来的巨大痛苦放松。


  文汇报:在我国,灾后心里援救经历了怎样发展和丰富的过程?这种认知的进步体现在哪里?


  杨甫德:在心理救援领域,2008年汶川地震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由政府来牵头组织心理救援行动。在此之前,无论是1994年克拉玛依火灾中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开展的心理干预,还是2003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对“非典”病人的心理救援,都是自发的、小规模的。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出台,将心理救援写进了法律,它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要纳入心理救援的工作。这意味着,心理救援从此有了法律上的依据。


  从政府的管理层面上来看,心理救援变得更加有序、明确。现在,各地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心理救援的工作。可以说,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没有统筹、协调和联动,绝不可能完成援助工作。比如,专家派到了前线,没人安排,没有具体任务,有事不知找谁协调等。


  最后,救援的技术也在发展。过去的心理救援是建立在精神卫生专业的基础上,主要处理焦虑、抑郁等症状。现在,我们更关注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同时,随着技术日趋规范,心理救援专家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干预手段。


来源:文汇报

【编辑:冬日的早晨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