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内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回龙观居住区争议中走向完善

https://news.hlgnet.com  2005-08-06     回龙观资讯中心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2005年7月29日3:21·


  今天回龙观与天通苑已成为政府规划形成的北京最大经济适用房居住区

  经济适用房 回龙观/天通苑

  作为北京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居住区,回龙观、天通苑居住区一面市就受到高度关注,2000年以来配套缺乏成为这个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2004年,天鸿集团、当地政府和业界针对当地的城市功能开始寻找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2008年前,一些更高档次的商业、休闲、娱乐功能将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这些区域。而2008年之后,关于商务办公功能和产业的引进将成为重点,区域的性质将由大型社区转化为新的城区。



  回龙观、天通苑的商业和商务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



  回龙观完全是从一片玉米田里建起的大型居住区。

  「变迁」

  基础生活需求日益完善

  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居委会委员张女士在昌平长大,她说当初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所在的区域是一片玉米地和菜地。2000年她入住回龙观社区时,周围仅有一路公共汽车344路,入住一个星期左右,发现多了一路公共汽车618路。此后,811路、407路等相继开通,直接通到城里各个区域,“只要能够到德胜门,到其他地方就很方便了”,张女士说。与回龙观相比,目前天通苑的公交仍然有限。

  从1999年北京市推出第一批经济适用房开始,回龙观和天通苑就开始以一个新的超大型居住区域的角色登上北京居住历史的舞台。2000年这里出现了上万人排号的情景,到2001年,天通苑进入到五期认购阶段,回龙观则开始认购二期。

  2003年4月份回龙观成立了居委会,去年年底成立了回龙观办事处,张女士所在的居委会属于回龙观办事处,区域的管理体系已经成型,意味着这个区域的行政管理与服务逐步走向正规化、成熟化。2005年又传出消息,回龙观将推出第七期工程,总建筑面积还将有22万平方米。

  回龙观办事处主任杨玉宝表示,回龙观在原来回龙观镇的基础上成立了回龙观办事处,区划调整之后,回龙观地区现在的区域总面积由32.7平方公里扩张到34平方公里,辖下原来是11个行政村,这次区划调整后将3个村改成了居委会,现在有9个行政村,42个居民小区,区域总人口已达20余万人,其中常驻人口14万人。

  「争议」

  “卧城”难留当年居民

  由天通苑、回龙观区域发展现状引发的种种争议从2002年起就越来越激烈,一直延续到2004年形成了一个高潮。主流的观点是,单纯的居住功能开发必然带来“卧城”现象,大型居住区必须补建城市功能,首先是商业、其次是商务。

  2004年在各种争议声中,天鸿集团邀请四家专业策划公司对回龙观区域剩下的数十万平方米土地进行配套公建一级策划,思源顾问公司提出的“同核新城”方案最终在竞争中胜出,他们提出的这个方案的概念是重点强调在2008年前建设高档次的商业和娱乐功能,以及商务办公公寓与写字楼的建设,否则很难留住这里的居民。

  记者日前在西四环某楼盘的售楼处遇到一位来自人民大学的工作人员,他在天通苑购买房产后,发现这里的生活比较不方便,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过长,考虑换个地方住,将天通苑的房产低价售出,或者出租,他的邻居中有这类想法的人也有一部分,他透露,有一个邻居考虑将自己购买的一栋朝向不佳的房子以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售出。



  ■当前问题

  “城市病”后遗症难根治

  天通苑投入使用后,缺乏产业支持,人口进出量过大造成交通拥堵,配套、治安跟不上的问题成为矛盾的焦点,政府不得不频频出台各种补救措施。这在业界看来,是过去一些盲目“区域概念热”所遗留下的后遗症。思源顾问关于“同核新城”的设计构想将可能影响这个区域的未来,但这里仍然将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个合理城市发展顺序应该是先规划再建设,城市功能区如商业、办公、休闲娱乐、居住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有一定客观规律。回龙观、天通苑由于过去的居住区开发已占据了大量的区域,新的功能区建设只能在余下的区域进行选择,无法达到真正的合理布局,这个问题可能永远也无法解决,这样的“城市病”后遗症难以根治。




【编辑:chuckliu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