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7月28日召开的北京市社会建设半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北京正式认定新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截止目前,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达到36家,已基本构建起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整体框架。
此次新认定的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共有9家,包括: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北京人民调解员协会、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市社会领域党建研究会、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
据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本市认定了第一批10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包括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2010年认定了市工商联、市志愿者联合会、市律师协会等12家单位;2012年认定了市对外友协、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等5家单位。到目前为止,前三批27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相应工作网络,共联系和管理各级各类社会组织2.6万多家,比认定之前增长了5倍多;与此同时,这些“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发挥引领聚合作用、在日常服务管理上发挥平台作用,促进了我市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新一批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后,将进一步扩大“分类”服务和联系范围,在各自领域中发挥独特优势。比如,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目前联系中关村高科技领域的协会商会64家,覆盖会员企业2万余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技术交易等诸多领域;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已联系本市较大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200多家,在提高农民组织化、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具有优势。新认定的其他各单位,也都在各自领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和作用。“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些‘大个头’的联合性组织,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背景下,联系和带动其他社会组织一起开展工作、共同发展业务,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据悉,区县、街道(乡镇)级“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构建工作也同步进行。截至目前,区县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已有208家,街道级269家,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网络初步形成。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