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根柱: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
https://news.hlgnet.com 2006-01-16
回龙观资讯中心
“十一五”期间,是昌平全面推进“投资创业、旅游休闲和生活居住”三个首选之区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的关键时期。建设“三个首选之区”,已经成为昌平全体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作为奥运旅游服务区和铁人三项赛事举办地,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给昌平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昌平区区长佟根柱强调说:“今后5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昌平的功能定位和全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难得机遇,以“发展、统筹、创新、开放、和谐、人本”为主题,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三个首选之区’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
佟区长说,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我们将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调整产业结构强区富民
近年来,昌平区委、区政府坚持“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后5年,我们将坚持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积极促进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群众生活质量总体上达到比较富裕的小康水平。坚持每年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高质量建设昌平新城
2005年,我们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了昌平新城规划。新城的发展定位是“科教创新基地、人文生态景区、和谐宜居新城”,总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覆盖了原来的昌平、沙河两个卫星城和马池口、百善地区。今后5年,昌平新城建设将围绕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这条主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努力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到2010年,新城的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左右,初步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基础牢固、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配套、人文特色明显、现代气息浓郁、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的现代化新城框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昌平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十五”期间,共向农村地区投入资金3.5亿元,重点改善了农村的水、电、路和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
今后5年,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上将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条主线,采取产业带动、城市化带动、基础设施推动等综合措施,力争在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邻里和谐”的要求上取得明显进展。到“十一五”期末,传统农业基本实现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村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拥有相对充足的转移就业空间。农民普遍享受到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生活更加宽裕。农村中小学条件全面改善,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比较健全。农村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形成一批村容村貌整洁、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生活便利舒适的新村。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域和谐程度稳步提高。
加强天通苑和回龙观管理
今年元旦,昌平区主要领导又专程到两个居住区的社区居委会调研和慰问,认真听取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今年,昌平区将继续落实好新组建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及时落实到位;积极督促开发单位,加快建设社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今后5年,昌平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实施高水平管理和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这条主线,积极争取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在天通苑、回龙观地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两个居住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比较健全,教育、卫生、邮政等公共服务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环境秩序和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居民能够享受到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居住区周边形成一定规模的配套产业。
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昌平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各中心镇、建制镇的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小汤山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今后5年,昌平的小城镇建设将围绕推进农村城镇化这条主线,努力在镇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镇中心区改造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重点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聚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较强的镇域经济实力和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昌平的十三陵水库及周边区域是2008年奥运会铁人三项赛事的举办地,在去年成功举办了2005北京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赛。今后5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难得机遇,高质量完成奥运会铁人三项比赛和训练场地建设,全面推进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沙河高教园区、城乡重点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在改善城乡面貌、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
商报记者 赵信一 B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