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今日召开;昨日新华网头条刊文《四中全会明起召开,依法治国将出升级版》。
17年前,“依法治国”被写入十五大报告,被视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17年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四中全会今日召开。昨日新华网头条刊文《四中全会明起召开,依法治国将出升级版》。
“法治中国”
“历史的指针走向又一个重要时刻—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昨日新华网头条以此开篇,预热今天召开的四中全会,并对四中全会提前做出了意义估判。
新华网在配稿《依法治国实现两次飞跃:中共不断追求更高法治建设目标》中,进一步对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做了阐释。
所谓两次飞跃,第一次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依法治国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大会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提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又一次飞跃”。
“法治中国”是“依法治国”的升级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化’,法治中国已定位于中国,它是世界的法治共性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是‘综合化’,法治中国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并且包括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内的全过程。”
新华网借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的观点总结性地说,“只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建成了,才能说‘法治中国’实现了。法治中国显然是党确定的包含更高要求的法治建设目标。”
人民网“人民微博”则直接推出专题称,“四中全会‘依法治国’升级至2.0版”。而新华网刊发的另外一篇文章《四中全会为何专题讨论“依法治国”?》,则重点强调“秩序优先”、“制度保障”、“法律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鲜明特征,言下之意释放出四中全会将从更深的领域去阐释依法治国。
这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所撰写的评论文章,作为新华网关注“十八届四中全会”系列评论的开篇之作,将党确定的“法治中国”视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以党代政’,也不同于北欧国家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
这一说法,在17日中国社科院旗下《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的文章《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巩固我们的国体》中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但不会削弱人民民主专政,而且会以更加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式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更加牢靠,范围更加扩大,方式更加完备,程序更加顺畅。这是党领导人民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不可移易的治国方略。”
阐释“依法治国”
外界普遍预测,四中全会召开将可能从六大方面深入讨论依法治国:如何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改革?法治政府建设,怎样划定公权力的边界,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司法改革,怎样破解司法权的行政化、地方化问题?法治与反腐,在高压强势反腐的态势下,怎样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制度反腐机制?
16日,新华网刊发文章《树立宪法权威,建设法治中国》,在谈到如何建设法治中国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称“坚持‘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党的权威与宪法权威是统一的,并不矛盾,要处理好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不能把党的政策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此语一出,解读纷至沓来,被外界普遍视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是四中全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而这实际上也符合年初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全新阐述,“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于17日推送文章《依法治国走向新常态》预测性地提出依法治国实务方面的部署:“立法方面,除了要突出实践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个导向值得注意,就是‘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为改革扫除障碍。”
“执法方面,‘严格’是第一关键词,除了依法行政,更突出强调依法执政,‘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发展到今天,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全党全社会的期待。习近平之前就提出了‘三个善于’的改革着力点: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司法方面,‘公正’自然是第一要义,还是那句话: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同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九版整版刊发的《习近平论依法治国》,梳理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依法治国问题的讲话要点,从法治、反腐到具体工作,再到制度改革,涉及的法治内容十分丰富。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这一梳理,在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政策早研究”中有更为简洁的提炼。18日“政策早研究”推送文章《常委们怎么谈“依法治国”》提炼了习近平的“法治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维护宪法权威”、“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据“政策早知道”统计,习近平历次讲话中,至少有17次谈及“法治”。“无怪乎有‘习时代法治将占有突出地位’之说。”
制度反腐新阶段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力推反腐,今年7月底宣布对周永康立案审查,随后确定四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开启制度反腐新阶段:“涉及‘裸官’的任用、公车使用,部队离退休干部住房等方面,估计还将不断有新措施面世”。
这些,在1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的文章《外媒:四中全会攻坚权大于法》有明确的提法。《人民日报》客户端引述外媒和观察人士的观点,称“时值十八届四中全会前夕,各地落马官员案件密集进入司法阶段,正好为四中全会讨论、强化法治提供现成的案例。”
根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被提请至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届时,四中全会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有多少预测性内容被证实,将会非常明晰。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