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昌平新闻 > 正文 资讯搜索:

昌平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https://news.hlgnet.com  2015-03-05     回龙观资讯中心  

 按照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市昌平区完善区域发展思路,以契合自身区位特征和资源优势的转型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模式,聚焦科技创新、生态涵养、文化旅游、和谐宜居等核心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中,坚守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通过产业和功能的高端化,实现“瘦身健体”。深度转型中的昌平区,已进入发展新常态。


  高端引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央企创新基地—未来科技城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收尾。53个已开工市政项目累计完工47个。按照计划,今年6月未来科技城北区公交场站将投入运行。南区公交场站也将正式建成。此外,M17号线的未来科技城段整体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已经获得批准,建成后将最大程度减少市民出地铁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路程和时间。经过5年的拆迁、建设,未来科技城将于今年初步建成。届时,一期15家央企将全部入驻,科研人员将达到1万余人。


  2009年7月,未来科技城正式启动建设,目前,未来科技城内已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9个,开展重点科研项目50项。一期15家央企项目中已有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中国国电、国家电网、武钢集团、华能集团、中粮集团、国家核电、中国铝业9家正式入驻,央企军团的科技创新成果正在不断涌现—2014年认定“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0名,资助优秀留学人员科技项目13个,筛选培育重点科技项目50个,在大气污染防治、发展绿色煤电等多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科技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昌平而言,意味着必须加快“退低进高”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竞争优势。2014年,昌平清退“三高”企业50家,取缔无证无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27个,清退再生资源回收市场40个、畜牧养殖小区6个、砂石加工厂(囤料场)82个。


  按照高端引领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站在转型发展新时期的昌平区集聚发展科技商务、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六大高端产业,落户昌平的央企项目飞速增长。2014年共引进中央企业项目12家,注册资金24.5亿元。截至目前,已有36家央企集团的150个所属项目落户昌平,注册资金达1094亿元人民币。央企的入驻极大改变了昌平的传统形象和发展定位,使昌平的产业发展有了新内涵。


  如今,生物医药、科技商务、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休闲六大高端产业在昌平已呈现集聚发展态势,2014年,昌平共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252个,新增注册资金267.1亿元。能源科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均保持20%以上增速,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加快聚集央企创新要素,央企板块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首次超过20%。


  北京科技商务区引入国家知识产权园,大型招商项目的落地为高端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活跃、商务环境国际化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空间;沙河大学城5所高校都已开工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沙河校区投入使用……随着未来科技城、北京科技商务区、沙河大学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昌平新城等“三城一区一基地”进入全面建设期,重点项目和高端要素的加快聚集,使昌平的创新潜力逐步释放,高端城市形象初步形成。


  科技创新 成为驱动发展主引擎


  对于坐落于昌平科技园的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近两年可谓喜事连连。继2013年获得207万元的科技创新支持后,2014年公司又拿到了昌平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2.2440万元。而之所以能够获得资金支持,取决于其“节能环保型连铸中间包用预制件产品产业化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产品技术含量高,完全能够满足低碳钢、超低碳钢、优质纯净钢等高附加值钢种的冶炼需求,且属于绿色耐火材料,具有优质、节能、功能、环保性能等特点。该项目产品两年在首钢迁安、首钢京唐、邯郸钢铁等钢厂累计销售92491吨,无税销售收入12948.91万元,带来利润收益2373.61万元,出口创汇56万美元,两年平均净利润率18.33%。


  科技创新,是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正因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昌平区不断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建立了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强化了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提升了昌平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2014年,中关村昌平园能源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80%,高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分别达到14%和25%。全面启动了科技创新“1+3+1”发展战略,同时,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


  生产性服务业在昌平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到26%,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三大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中关村昌平园产业总收入预计达到3400亿元、增长16%,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全市前列。


  为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昌平区出台并实施了《昌平区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政策中专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资金由300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并特别加大了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建设期、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科研单位等自主创新、就地产业化发展。


  据悉,为更好地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5年,昌平区计划征集科技发展计划150项,重点征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消防安全等区重点领域的项目。同时,为更好地促进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昌平区将加大研发场地、设备、人员的投入,计划2015年认定昌平科技研发中心20家以上。


  政府的扶持,创新创业载体的构筑,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都促使昌平智力资源更为密集,科技创新更加活跃。目前,昌平区内共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8个,重点实验室16个,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科技人员近2万名,其中入选中央“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177名。


  跨越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驱动昌平加速发展的主引擎。


  改善环境 打造美丽生态昌平


  素有“京师之枕”美称的昌平,全区林木绿化率66.2%,森林覆盖率44.5%,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常年保持在78%以上,是北京最具吸引力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地。


  为涵养生态,加快美丽昌平建设,近年来,昌平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绿地面积逐年增加,温榆河支流绿廊覆盖,低端产业不断退出,违法建设严格拆除,空气行动计划不断开展……


  2014年十一国庆长假期间,昌平区十三陵镇昌赤路七孔桥东侧,每天都车水马龙,市民蜂拥而至参观游玩。原来近千亩的荒芜砂石坑,已然变身花海景观,成为市民消闲新选。据悉,从2011年开始,昌平在北京市各区县中率先开展大规模平原造林,先后完成了11.6万亩造林任务,2014年实施了3.2万亩绿化造林。到2015年底完成全部15万亩平原造林任务,昌平将新增平原绿地100平方公里,占平原总面积的近20%。


  自2014年3月以来,昌平区将每月第一周定为“大气污染专项执法周”,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同时,率先出台产业负面清单,全面禁止审批采矿业、一般制造业的项目,限制审批小型餐饮等娱乐场所项目,杜绝新增高污染、粗放式、低效益的项目入驻,2014年50家“上账”、“三高”企业全部停产;大力推进“减煤换煤”,12.2万户农村家庭取暖不再冒黑烟,到2015年取暖季结束,全区34万吨原煤将被煤改电、煤改气、地热能采暖、生物质能取暖等新能源采暖方式取代;淘汰近3万辆老旧机动车……一系列清洁空气举措的实施,让昌平区的空气质量居城市发展新区之首。


  今后,昌平将继续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加大拆迁还绿力度,逐步打通东小口、沙河、海鶄落三大郊野公园,形成多功能的京北绿色生态廊道。同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确保2017年全区PM2.5年均浓度降25%。


  昌平还深入推进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行动计划,加快再生水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启动实施昌平实施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投资90亿元,推进马池口、百善等再生水厂建设,加快温榆河等主要河道水系环境治理,大幅提高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能力,到2015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


  昌平区2014年的“拆违控违”工作力度可谓空前,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15万平方米,拆违总量接近过去三年的总和。同时,还在全市区县率先建成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信息平台、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巡查、督办、通报、约谈、问责等“组合药方”,全年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68宗,新生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数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此外,还在天通苑南街道成立全市第一家房地产经纪机构监督指导中心,加大出租房屋安全监管力度,立案查处房地产经纪机构违法案件40起,完成市区两级挂账的3804户、16199间“群租房”治理任务,新生“群租房”基本实现“动态清零”。


  倾力民生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立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昌平区不断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助推民生福祉改善。


  2014年9月,坐落于回龙观新村新建小区的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正式开门招生,这对居住在回龙观的居民来说,是一条大好消息。因为回龙观现居住着近40万居民,因此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求最为强烈,而该校的开门招生,为该地区百姓解了“渴”。


  2014年,是昌平区名校建设进程最快、力度最大的一年。2014年9月1日,除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外,北京第十五中南口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小学)、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8所名校也同日顺利开学,这些名校,为昌平新增加了1725个优质学位,极大改善了热点地区的教育资源需求,进一步扩大了昌平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昌平区积极探索医疗体制机制创新,大动作不断。2014年底,清华长庚和北大国际两家三级大医院陆续开业,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了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健康需求。据悉,位于回龙观东大街的三级儿童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将于2015年儿童节全面开诊。此外,昌平区医院、中医院也成功晋升三级医院。到2015年底,昌平将拥有10家三级医院。


  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密集涌入,让昌平区的教育医疗资源总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极大缓解了群众的入学和就医难题,公共服务发展更加优质化、均衡化。


  衡量群众的幸福指数,“乐居”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指标。2014年,昌平区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1.3万套,竣工6114套。开展了两次限价房摇号配售工作,限价房累计配售9875户,解困率达到98%,经适房解困率达到100%。全年竣工定向安置房项目2个,即未来科技城南区定向安置房项目和沙河巩华城定向安置房项目,2.1万名村民实现回迁。目前,还有包括新城东区、七里渠南区等11个定向安置房项目在建,总建筑规模约270万平方米、2.5万套。


  此外,作为昌平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2014年,昌平区还改造菜市场2个、新开直通车网点5个和新建社区蔬菜网点连锁直营店15家,缓解了小汤山、回龙观、天通苑等地区市民“买菜难买菜贵”问题,惠及10万余市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冬日的早晨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