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外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畅想北京未来交通

https://news.hlgnet.com  2001-10-11     回龙观资讯中心  
这几年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给我们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现状,北京市交管局努力调整不断改进,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管理指挥城市交通。
  一、充分使用好原有的资源
  截止到2000年底,北京的机动车达到了160万辆,自行车近1000万辆,而道路建设的增长却跟不上机动车发展速度。现在二环、三环的车流辆已处于饱和状态,日流量达十几万辆次。经过科学调研,我们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改造环路上的出入路口,封闭近三分之一的路口,使所有环路真正做到没有信号灯,高速路也进行全方位、全立交封闭式改造,使车速由30公里/小时提高到40公里/小时。
  二、人脑、电脑共同管理交通
  在二三环路上,我们用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电视监控,随时发现路面情况,随时进行处理。如发生事故,交通指挥中心及时通告就近的交警赶往现场,这一切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另外,高科技的运用也大大节省了警力资源,以前每隔1.5公里配备一名巡警,现在每2.5公里才设有一名巡警。
  三、运用科技手段管理城市交通
  为了使北京城市的交通设施更加完善?熃衲甑酌髂瓿酰?交通管理局准备在二三环路上建立交通信息检测系统,即在二三环上设置若干个交通流和车速的检测断面。通过检测断面,可以预报或播报道路交通状况。比如,从西直门至东直门这段路程,司机的行程时间是多少,速度可达到多少,清楚地显示在大屏幕上,使司机一目了然,从而选择省时的最佳路线通行。与此同步,我们还将对二三环路进行重新修护,全部铺换新的路面,调整车道和不尽合理的路线。
  总之,快速路的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北京市政府在规化中提出3至5年内把快速路网建立起来,使二三四环路以及九条放射线路、八条联络线路全部实现无信号灯管理,在市区范围内1个小时可到达任意一个地方。这既是市政府规化的目标,也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运用,北京的交通管理将会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北京交通会更快捷、安全和方便。

遵纪守法人人有责
西城区 梅林珏

自从我成为有车族以来,深深感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把各个地区间的距离缩短。然而,任何事物有优势就必然有不足。驾车最大的遗憾,是烦心的交通拥堵。
  每当开车上路,总希望一脚油门畅通无阻,而现实很难成行。每次在路途中被违反交规的行人卡住时,心中顿起烦躁,更可气的是,当你按喇叭给予提示时,违章者竟理直气壮拉开架势,准备与你“舌斗”。如是有修养的司机,只好无声等待,而遇上火气旺的司机,就会彼此互不相让,不一会儿就把道路堵住。开车办事常常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而在路途中遇上车况不佳的汽车在你前面行驶,造成压车占道的情况也很普遍,这很多时候都是人为造成的。公共交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如果一味地依赖民警的处罚、扣分则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做法。
  其实,人车路三者为一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大家只要从自己做起,增强法制观念,礼貌行车、走路,互相谦让,那么,畅通快捷的交通离我们还会远吗?

维持交通秩序需要你我他
宣武区 元元

  我驾车的时间算起来有近5年了,刚开始驾车时的快乐、兴趣现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遗憾与无奈。
  大家都知道买车是为了节省出行时间、方便工作等,但现实中常常事与愿违。有时在市区里办事,开车没有骑车快,再加上停车找泊位等一系列的麻烦,令有车族不胜烦恼。但最令人反感的是那些自由主义的司机,在行车过程中,这些司机不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档车,还是练车技,左右乱穿,见缝插针,争抢车道,一个疏忽就会招致与其他车追尾,更有甚者车毁人亡。这种血与泪的教训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我认为,在维持交通秩序中司机的职责非常重大,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安全,更维系着他人的生命安全。承想,每个司机都驾驶着一个“铁老虎”,在高速的行车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殃及无辜,造成他人或个人家庭的不幸。所以,遵纪守法、维护交通秩序是所有司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在行驶过程中,牢记交通法规,这才是合格的司机。麻痹大意是司机的天敌,而遵纪守法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
  公共交通要靠大家来维护,从自我做起,把遵守交通法规真正落实到实际中去,人人争做文明司机,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有序、快捷的现代化的交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刘斌——
北京城市交通的问题与发展

  近十年来,北京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加快,从而带来了交通需求的迅猛增长。面对城市交通需求的急剧变化,市政府多方筹资,加大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每年交通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已经达到11%至15%。
  尽管如此,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过多,加之交通需求的增长,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反映在城市交通方面则有这几个主要问题:(1)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仅引起交通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而且引发交通需求在质的方面深刻的变化;(2)尽管近十年大幅度地增加了市区道路网建设的资金投入,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市区道路网固有的严重缺陷;(3)社会化公共运输没有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运输效率低下;(4)交通需求管理不力,现有交通设施资源难以充分利用;(5)缺乏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交通设施建设无法有序地稳步发展。
  为了缓解北京城市交通的紧张局势,我们已制定出一个交通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在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轨道交通网,建立一个以公共运输网络为主体,以快速交通为骨干,功能完善,管理先进,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交通体系。要坚持优先发展社会化公共运输的政策,积极调整城市客货运结构,加快公共运输体系建设,使城市交通进入供需趋于平衡的良性循环轨道,力争在2010年前城市交通状况有较大改善。
  就近期交通建设规划而言,北京市于2001年至2008年间拟建道路长度554.5公里;公路建设首先要完成高速公路网系统,包括五环路、六环路、京承高速路等,以及适当建设一般公路,解决区县间、卫星城镇间、城乡间及高速公路与奥运场馆间的联络;市区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共13条,线网总长度408公里;开辟沿二环路、三环路运营的快速公交线路,在城市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上增辟全天候和限时的公交专用车道,使市区公交专用车道达25条,总长达177公里;共规划25处客运交通枢纽,这些枢纽将建成现代化的乘客中转中心。  

交通建设应以未来为着眼点
海淀小营 张娜

  交通问题一直是我们上班族面临的主要问题。四环路、五环路、六环路、轻轨……无数条公路的建设大大地缓解了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但是公路的设计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例如西直门立交桥的建设,钱花了,桥建了,车队依旧,没有一天不堵的,这就不能不质疑当初的设计是否合理了。我认为公路的设计至少要考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车辆增长趋势,并且可以让市民出行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北京市的人口逐年增加,私车比例更是呈几何形增长,因此,未来的交通状况将受到道路建设的影响。
  我想,在未来的几年里,网络智能化管理将成为交通管理的重点。对于车多、路堵的主要地段尽可能通过同期数字提前预测、预报。也许有一天北京的交通可以像天气预报一样,让老百姓能心中有数,选择不同的道路出行。同时,网络管理还可以加强对交通事故、紧急情况的处理,保障道路的通畅。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加强对行人和自行车的管理。现在道路的拥挤多数出现在上下班时间,“蜗牛式”的车队,“潮水般”的人群是我们的城市风景。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加大对行人和自行车的管理力度,依靠法规规范行人和车辆。另外,还可以把行人的红绿灯和汽车的加以区别,打个时间差,像从和平里南口通往安定门的汽车要经过北小街豁口右转,拐弯本来很容易,但由于自行车和行人的不礼让造成一个灯一次只能过两三辆车,车队能排到和平里,每天经过这里都提心吊胆,生怕公共汽车过不去,上班迟到。
  我希望未来的交通能顺畅无阻,就像有个遥控器在控制着每一条道路、每一辆汽车、每一个行人,让所有人不再为道路的堵塞而烦恼和焦急。

各地交通发展一瞥

●上海
  每隔2分钟,路口四个方向的机动车就会全部停下,专为行人让行30秒钟。这项方便行人通行的全新交通管理措施从8月2日起在上海淮海中路的瑞金二路、茂名南路和陕西南路三大路口试行。

●日本
  日本目前有1.2亿人口,每天大约有7000万各种车辆行驶在全国各地。据日本建设省统计,因交通拥堵而浪费53亿小时并因之带来1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在这样一个狭窄而又拥挤的岛国上,缓解交通拥堵似乎只有一个办法——ITS智能交通系统。根据日本建设省公布的2000年至2001年ITS发展手册,目前在日本装备了车辆导航设备从而能够获得实时的道路信息的车辆已经超过了200万辆。大约有600个过路收费站已经装备了电子收费装置,另有300个收费站在未来几年内也将安装同样的设备。日本下一代“智能公路”综合了所有的ITS设备,并将在2003年正式出现在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上。根据日本《ITS评论》介绍,信息技术与道路交通的结合正在使日本普通的路面向“智能公路”转变,智能公路将从2003年开始出现在日本的几个地区,目标是到2015年将道路交通事故减少50%,同时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美国
  美国全国范围内,交通堵塞浪费的时间及燃料折合大约780亿美元。市区内,每次在交通高峰时间出行,出行时间将被延长26%。同时,美国全国范围内27%的高速公路被堵塞。美国交通部认为,从满足未来道路需求、解决交通堵塞问题角度来考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与公路建设方法并用要比单用建设公路方法为优,此种解决方案将减少35%的汽车流量。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将处理所有用户及系统相关信息。例如,传感器信息、联系信息及远端数据库管理及执行信息。它的应用将消除大约每年120万的交通事故,挽救上万人的生命,节省260亿美元因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编辑:一海山风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