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育新学校:履行学校职责
为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实质性增长,北京市政府在2012年为群众拟办的35件重要实事中提出(京政办发[2012]6号):支持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建设15所中小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以下简称资源输出校)作为优质资源输出校与昌平区教委合作创建了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以下简称龙校)。龙校是一所十二年制的公办学校,座落于昌平区回龙观镇文华东路龙锦苑三区,隶属于昌平区教委管理。在龙校的筹建与发展过程中,北京市教委、首都师范大学都给予了鼎力支持。目前龙校义务教育服务于回龙观地区龙锦苑、田园风光等18个小区(其中有4个小区是2013年临时划入的,原属昌平实验小学)。满足了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的要求。
龙校自2012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张金成校长结合资源输出校的办学经验,为新校区提出了: “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宗旨;明确了:“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现代化人才”的育人标准;确立了“一个管理体系,两个特色学校,三促三塑(抓体育促德育,抓德育促教学,抓教学促发展;重礼仪塑常规,重常规塑形象,重形象塑栋梁),四高四化(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化、和谐化、特色化、国际化)、“五统一”的办学准则。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学校初具规模。义务教育阶段有学生2033人,教师146人。为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广大家长[微博]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满足义务教育需求
遵照国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保证辖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维护教育公平,这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
龙校小学部共有41个班级,1594名学生;初中共13个班级,439名学生,班额均都在40人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小学为1:15.94,初中为1:9.54。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方案开启开足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认真落实减负增效要求,努力优化作业,提高课堂效益。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
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学校办学条件达标
学校的办学条件、资源装备等符合《北京市办学条件标准》,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内涵发展家长满意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昌平区规划相关精神,认真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努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以“人品、敬业、学识、成果”的教师聘任标准,打造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组织的精心设计开展现代教育思想培训工程培训,组织师德教育活动;开展教师基本功达标;以课堂为阵地,开展德育课堂、有效课堂、思维课堂的系列实践研究;针对新建校青年教师比重大的特点着重开展“一树繁花致绚丽的青春”的系列培训活动,引领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同时注重名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的进一步提升;开设教师艺术、健康、体育大课堂等丰富的活动,增强锻炼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干部教师的综合素养;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多劳多得,有绩有效,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坚持深入扎实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学校提出的四个习惯(品行、学习、生活、健康)为抓手,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平行班教学,注意减负增效,教学成绩与兄弟学校齐头并进,共同提高。以初三期末成绩为例:昌平一中、二中、天通苑、回龙观和龙校五所学校的平均分分别为404.44、401.26、404.23、403.19、405.71,最多两校只相差4.45分,最少两校相差0.21分。
学校所处的城乡结合区域特征决定了学生及家长群体的多层次性。在教育好学生的同时,我们非常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成立校级、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学校与家庭的品德教育要同步、学习方法要同步、身心训练要同步。在学生问卷中,认为在学校生活是快乐的比例达到99%,认为教师上课精神饱满、讲授清楚、收获大的比例达到99%;在家长问卷中认为孩子礼仪修养方面进步很大的比例达到98%;认为老师会积极家长沟通的比例达到94%。
学校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现代教育报、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贡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龙校在发展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张金成校长多次为到访的全国各地校长团、昌平区校长团,后备干部等讲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心得,受到了与会领导干部的高度好评;在昌平区初中学校主管教育教学的中层干部“走进育新”活动中,龙校安排了主题发言、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使活动极富成效。
龙校坚持打开门窗办教育,分别与昌平五中、回龙观中学、天通苑中学、北七家中学、兴寿中学、回龙观中心小学、小汤山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互通有无,和谐共进。尤其是海淀区骨干教师、龙校教导主任闫振老师的《如何听评课》讲座;海淀区骨干教师、地理教研组长代翔燕老师的《如何备好一节课》讲座;初中物理骨干教师丁慧老师的《基本功比赛指导》讲座,反响巨大,收效良好。
此外,我校充分依托回龙观片区,英语、体育、地理等学科中开展形式多样
的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通过多次的培训与交流,龙校与周边学校共同进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效——全面发展突出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龙校的发展借助了资源输出校的优质平台。传承是基础,融合是纽带,特色与创新才是龙校发展的目标与使命。在学校的特色发展上,我们进行了系统思考和积极实践。
资源融通,高位启航
龙校继承了资源输出校 “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的育人宗旨;明确了:“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现代化人才”的育人标准;确立了“一个管理体系,两个特色学校,三促三塑,四高四化,五统一”的办学准则。在干部配置上,除法人校长外,学校中层以上干部17人,其中14人来自资源输出校。在人事安排上,建立了教师轮岗制度,目前,我校共有正式教职工146人,其中42人来自资源输出校。我校新招聘教师中有30名派往资源输出校工作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由资源输出校的干部和教师为龙校的新聘教师们进行学校理念培训,两校间还开展了“师带徒”活动;小、初、高起始年级教师的教学联谊活动;在课堂教学上共同启动了探讨“思维课堂”的现代化教育工程。还积极利用海淀的教育优势,组织海淀进修教研员到龙校视导课堂教学。
美丽校园,成就梦想
育人的天地、文华的摇篮、艺术的殿堂、圆梦的舞台是建设美丽校园的总体设计。学校教学楼主体颜色采用绿色和黄色。绿色代表中学生青春活力,黄色代表小学生金色童年。校园内设置了明道知行石、时空对话雕塑、三帆竞发雕塑、花样年轮景观、和谐共舞喷泉、读书苑、中华厅、西花厅等,为师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提供了环境,也为学校的文化积淀、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龙腾课程,思维课堂
课堂和课程是学校发展的两大战略领域。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舞台,也是师生的有效成长源。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以“回龙观育新”的校名为线索,积极建构“龙腾课程”体系。即回归基础型课程,观测拓展型课程,龙腾引领型课程,育德树人型课程,创新实践型课程。
探索551模式课堂模式——五有五思一核心。五有——教学设计理念:有序——有趣——有效——有情——有用;五思——教学设计环节: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辨思—训练反思—回归拓思;一核心——教学设计归宿:基于学科,以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为核心
艺术体育,特色发展
学校重视艺术、体育和科技工作。学校中小学合唱团在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中取得第一名的佳绩,学校还积极推进京剧进课堂的活动。我校是北京市排球和武术传统校,在排球和武术教育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校的啦啦操队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成绩。科技工作也蓬勃发展,学校DI团队荣获亚太国际邀请赛北京区一等奖,并参加了2014届全国邀请赛。
目前,小学部(育新校区)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70平方米;中学部(新康校区)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70平方米。
按照《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艺术、科技、技信息等专业教室13个,少先队室、心理咨询室、阅览室、多功能厅、操场、体育等教育教学设施齐备;计算机195台、图书38514册,仪器设备总价值15649751.5元,生均8579.9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学校注重校园网络建设,门卫、保安等安全管理机制健全,食堂营养配餐,医务室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及时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为学生的在校生活提供服务。
学校根据2014年北京市部门预算的通知,京财预[2013]2025号,北京市教育单位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口径,2014年中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定额标准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2640元/生。学校公用经费总额481536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经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按照北京市财政局、市教委下达对我校2014年度收入支出预算批复通知于2014年3月公用经费全部到账。我校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理财,按照财务制度管理资金,加强预算执行,提升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效益性和时效性,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完善内部经费管理及监督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改善办学条件,本着求实、创新、到位和科学的原则,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师生服务。2014年12月31日公用经费全部支出,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资金保障。
3、人文环境和谐
学校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机融为一体,丰富环境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以绿化美化为起点,以精品意识为亮点,以师生共建为特色,将过去、现代、未来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和谐团队与和谐环境的统一,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楼道内的校史展览,不仅让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更从学校的变化中感受到一种力量,传承着一种精神。学校的发展变化折射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育新精神,鼓舞着一代育新人不断进取;“三成长”雕塑就是校园中优秀师生的代表模型,发挥了静态环境的启迪作用,凸显了师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不仅起到了引领作用也使校园文化朝着立体发展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每层楼道的墙壁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文化主题,古今中外诗词名言、学生自创励志格言、书法国画特色展示窗等,折射出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的文化品质,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鼓舞、启迪和教育。高品质的校园文化生活,保证了师生身心舒展、思想活跃地生活,促进了全校师生和谐人格的发展。
来源:新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