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室外做活动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昌平区目前有140多名孤独症儿童,为了帮助这些孩子融入社会,近年来,我区共投入40余万元,扶持区内康复机构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融合教育等针对性的服务。
在科学细致的服务基础上,这些康复机构还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带给孩子更温暖、更贴心的康复生活。日前,记者探访了我区的昌雨春童康复中心和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
助孤独症儿童了解社会
位于八街社区的昌雨春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12年,业务主管单位为区残联,登记注册单位为区民政局,该中心为服务于学龄前以及学龄早期特殊儿童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康复中心因面积较小,对空间进行了最有效的利用,有四个专属教室和家长慰问室,二楼的阳台被开发成了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场地。中心共有18名教师,50多名儿童,常来的孩子有20人左右。
因儿童人数较少,且该中心位于居民区,这些孩子便多了不少融入社区的机会。据负责人刘红艳介绍,今年该中心将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从全年80多天,提高到全年近200天。除了每周末带孩子、家长到图书馆开展“弟子规”读书互动交流活动外,更增添了对社会规则的认知。
“看指示灯过马路、到超市学习购物、到学校体验课堂、到社区医院了解就医流程,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便会分批带领孩子去接触、去体验。” 刘红艳说,每次的户外活动,全部教师都要出动,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看护和指导,同时还会邀请政法大学的志愿者进行协助。
帮家长缓解内心压力
据了解,昌雨春童康复中心不仅将爱和精力投注在孩子们身上,也把关心送到了家长的心坎里。中心会定期邀请有30多年特教经验的台湾专家,与家长们开展座谈,在聊天中抚慰家长沉重的心情,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此外,还会手把手教家长手工制作,缝制钱包、玩偶等。“手工疗育为的是让家长们在动手过程中,调整心情和心态,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刘红艳说,今年,该中心还办成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开辟了一片供大家周末活动的农场。
“工作日里,孩子们在康复中心生活,周末则全天在家由家长陪同,这样家长的压力很大,孩子的活动也比较单一。”考虑到这些,刘红艳产生了租一块农田的想法。
如今,每到周末,孩子和家长们都会来到田间耕种劳作。家长们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孩子们则体验了种田的乐趣。
课程丰富助孩子成长
坐落在回龙观的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是一所小有名气的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该中心内设有各类集体教室6间、个训教室12间及功能性教室5间。据负责人杜佳楣介绍,这里实行的是小班制教学,每个班的孩子不超过6人。中心对每一位入学的孩子进行专业的评估,制定专业的训练方案,并进行严格的记录,迄今为止,星希望已经为近一千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
据介绍,由于孩子的活动多集中在中心内,因此老师们设置了丰富的训练课程,包括七门集体课和个训课。集体课有音乐课、游戏课、精细课、结构化、感统课、舞蹈课和语言课;个训课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训练手册和沟通手册,训练手册中包括训练方案、课程实施记录表等,沟通手册则记录了每周给家长留的家庭作业和孩子在集体课上的表现情况,方便家长与教师间的沟通。
通过丰富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孩子们在康复的同时学会了钢琴、舞蹈等才艺,也多了很多表演节目的机会。近年来,孩子们同教师、家长一起,参加了首届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音乐会、四川卫视《公益中国》栏目、《真情手递手》栏目等多个大型活动,收获了丰富的舞台经验,树立了自信。
来源:昌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