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外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网上发言 符号要比汉字多

https://news.hlgnet.com  2006-05-23     回龙观资讯中心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6-05-23 09:53 网络编辑: 李亚敏

首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昨天公布
首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昨天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布。在这份报告中,首次公布了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行榜,“顶”位居第一位,而一些曾被各种媒体反复引用的“大虾”、“菜鸟”等却排名靠后。
5个字中有一个“顶”
什么样的词语在网上用得最多?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对7所高校2005年的网站BBS用字统计显示,“顶”(支持)位居第一位,出现频率为23.02%,也就是说网民每说5个字,就有一个是“顶”。
纵观排行榜前20位,与发帖有关的包括“ding(顶)”、“LZ”(楼主)、“灌水”、“ID”等,还有同意的其他词“楼猪”(楼主)、“ddd”(顶顶顶)、“马甲(ID)”,占了前20位的一半。
专家分析:这些语言与论坛的传播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贯穿着网络论坛语言表达的全过程,说明如今网民上网主要以发帖、回帖等讨论为主,而不是以在线聊天为主。
符号使用率多于汉字
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络上汉字使用数为9793个,比平面媒体汉字使用多了1568个。同时,BBS上标点、符号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何婷婷:网络交流缺失日常交往中的表情、服装、动作等非语言表达方式。“QQ、MSN提供的表情符号,是满足人们交往需求的。”网络汉字和符号使用率的提高,说明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依赖网络。但由于网络的随意和不稳定性,符号又不足以成为一种实际语言。
“大虾”“菜鸟”已过时
以前说网络语言,代表着时髦和新奇,一些新的网络语言也与日俱增。但一些曾被各种媒体及研究文献反复引用的、代表经典网络语言的词汇,如“大虾(大侠)、菜鸟(新手)、94(就是)、酱紫(这样子)”等使用频率均没有超过0.2%。以前说美眉,现在就说MM了。
专家分析:BBS用字种数情况早年增长快,近年增长速度放缓。网络语言频繁地更新换代,说明网络语言具有不稳定性,它的发展变化比日常用语更快。
网上语言追求个性生动
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专家发现,同一意义常有多种书写形式,比如说哥哥,可以用大写的GG,也可以用小写的gg,感谢可以用39、3X、3Q等形式。再见可以用88、886、3166等,伤心悲切可以用55、555、呜呜、呜呜呜等。同时,网民们还可以利用表情符号等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专家分析:网络语言这些独特生动的表达方式,反映了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使用者的特征——年轻的心态和不拘一格的想法。
晨报记者 代小琳
网络用语排行榜前20强
1. 顶(支持)
2. 555(呜呜呜)
3. ding(顶)
4. mm/MM(妹妹)
5. LZ(楼主)
6. DD/dd(弟弟)
7. 88(拜拜)
8. 偶(我)
9. 马甲(ID)
10. ID
11. 斑主(版主)
12. 恩(嗯)
13. 汗或寒(敬畏)
14. 晕(非常惊异)
15. ps/PS(photoshop的简称)
16. 灌水(发帖子)
17. ddd(顶顶顶)
18. bs/BS(鄙视)
19. 楼猪(楼主)
20. 滴(的、地)
本版制表/林赛

链接观点
很多人“做”“作”难分
晨报讯(记者 雷嘉)下至中学语文教研室,上至国务院、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李行健教授每天都会接到各种单位的电话,请教某个字、某个词的正确用法,“问得最多的是‘做’、‘作’两个字。”在昨天举行的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术论坛上,多名语言文字学家表示,语文规范化知识的普及亟待加强。
第三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暨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术论坛昨天开幕。出席论坛的李行健教授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人打电话到他的办公室,向他请教“明日黄花”与“昨日黄花”的区别、是“莫名其妙”还是“莫明其妙”、“标识”还是“标志”……问得最多的是“做”与“作”在使用中的具体区别。
除了李行健教授,《语文世界》杂志社、《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的专家组成员也都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李行健教授表示,汉语词汇形成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产生了大量近义字、近义词,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界定。“前几天北京某报纸的一篇报道中,一会儿写‘标识’一会儿写‘标志’,读者看了肯定糊涂。”李行健教授说。

链接新闻
认识900个汉字
能看懂九成报纸
晨报讯(记者 代小琳)认识900个汉字,就能看懂90%的报纸!昨天,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了现在中国社会语言的使用情况。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过统计15种报纸,得出2005年汉字使用情况。专家根据报告得出,汉字和词语的覆盖率非常高。581个汉字就可以覆盖语料的80%。也就是说,认识使用频率最高的581个字,就可以读懂媒体文字的80%。当覆盖率达到90%的时候只需要934个字。当覆盖率达到99%的时候需要2315个字。对于词来说,了解4000条词语,就能看懂80%的报纸;了解1万条词,就能看懂90%。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表示,掌握1万多条词和900多个汉字的人,就可以阅读90%左右的报纸。
“这1万多条词是由这900多个汉字组成的。”国家语委的有关负责人昨天告诉记者,“掌握900多个字能看懂90%的报刊杂志,这只说明这些字在媒体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但是有一些生活中的口语用字,或者在书籍中的偏文的书面用语,在报刊中是不常出现的。这不是说我们就认识900个字就够了。”

把网络语言看作方言

昨天,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其中首次公布了“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排行榜”,“顶”(支持之意)排名榜首。
有专家认为网络语言的过分盛行,将在某种程度上冲击现行的语言文化体系,认为网络语言不该混杂入书面语。语言是社会现象,其适用领域有基本要求。至于网络语言,其出现乃至于盛行也必然有生存土壤,从这一点来说,“只要存在的语言就是合理的”这一被抨击的观点其实并不错。
其实,我们不妨把网络语言看作是一种“方言”,一种“流行于网络上的方言”,就像一度粤语中的个别词汇风行于大江南北一样,网络方言中个别富于文字魅力的词汇渗入书面语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健康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存在多个言语社区。从理论上讲,网络语言如果超越了网络范围,势力无疑将变得微弱,如果个别词汇“势力强大”,欣然接受又有何不可?事实上,如今个别网络词汇已经被大众接受,类似“粉丝”之类的词汇已登上“大雅之堂”……
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现在人的语言与古人虽是一脉相承,但也有不少差别吧?所以,我们应强调“让学校教育遵循规范语言”的原则,并要求媒体慎用网络语言,在不鼓励与不提倡的前提下,也没必要刻意禁止,就权且将其视为“网络方言”,而一旦个别的“方言词汇”为大众认可,那就“顶”一下吧。
来源:北京晨报
【编辑:拜泉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