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外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十三五期间,将培育一批重点社区群

https://news.hlgnet.com  2016-03-07     回龙观资讯中心  

“在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将扭转目前人口倒挂的现状,即让本地常住人口多于外来常住人口。”日前,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在“十三五”规划有关情况介绍会上透露,昌平人口调控将与产业疏解、拆违打非等相结合。“减量集约”、“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是今后5年昌平区发展的关键词。


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


介绍“十三五”规划有关情况


人口疏解


力争5年内扭转人口倒挂:


据介绍,昌平区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人口倒挂区,人口疏解、低端产业退出仍会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据了解,在减量集约方面,昌平区将把握“人口调控”、“三个清单”、“优质承接”等关键词,不断完善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措施。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契机,从“软”、“硬”两方面同步改善区域的发展环境,以优质的环境承接优质的资源,促成更多中心城区外溢的优质教育、医疗、产业资源和功能性项目落户昌平。


据昌平区人口调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两年的人口调控和疏解,2015年昌平区常住人口为196.3万人,其中包括102.6万外来常住人口。


依照北京市相关要求,2016年昌平区常住人口将保持在201.2万人。也就是说,今年昌平人口只能有4.9万人的增量。


今年昌平区将对包括“北四村”在内的5个棚户区进行改造。在“北四村”等人口倒挂严重区域,昌平将继续加强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水电总量控制、垃圾污水处理费征收、房屋租赁税收征缴等政策措施,强化经济杠杆、市场手段对人口流动的引导作用。到2020年,实现回龙观、东小口地区全面城市化。


而常住人口总量略微上浮的原因是,昌平区除了有甩掉人口倒挂的目标,在向外疏解外来人口的同时,还要承接城六区人口输出的重任,目前,昌平面临来自西城的人口承接。为此,昌平将提早对接中心城区人口外迁,加强区域统筹布局,避免人口密集区的过度承接,推动区内人口分布的优化调整,提高区域人口资源竞争力。


产业疏解


污染企业今年再退40家、五年内全部退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昌平扮演着功能疏解和承接的双重角色。


2014年,昌平出台了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和鼓励低端产业退出的相关政策,全面禁止采矿业、一般制造业等开办及新扩建,部分禁止农林牧渔业等开办及新扩建,2015年,又制定并推行了“待疏解退出项目清单”、“可利用存量资源清单”、“需承接目标对象清单”这三个清单。


“减量集约”,减的是污染企业,集的是优质资源。去年,昌平大量腾退了在天通苑和北七家的低端废品收购站,对工业大院进行改造提升,共拆除违法建设300多万平方米,今年将自我加压,完成拆违面积不少于240万平方米。


对于污染企业清退,昌平区近两年也一直处于加速状态。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昌平区共清退了162家污染企业。


“今年市政府给昌平下达的污染企业清退指标是28家,区政府决定自主加压,清退企业不少于40家。”昌平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昌平全区范围内还剩余181家污染企业,计划在5年内全部退出。


与怀来签订协议建立科技园分园:


苏贵光介绍说,疏解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低端产业退出,另一个是高端技术产业转移。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与河北省怀来县探索跨区域产业园区共建共享模式,2014年,昌平区与怀来签订战略协议,建立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分园。


一期土地范围已划定,首期项目已启动规划建设,2016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已有多家企业具有入驻意向。“今年,将有三个项目启动建设。怀来分园的建设是对昌平园发展和疏解的重要储备。”


据了解,河北怀来分园建设,重点承接能源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加工、制造、物流配送等环节,拓展区域产业转移疏解的承载空间。


除了昌平园,“三城一区一基地”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战场。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项目已吸引中国铝业、中国商飞等11家央企入驻。昌平新城东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北京科技商务区首个启动项目——TBD云集中心,建设总体已完成90%,作为第四代商务园区,成为整个TBD建设的典范。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已入驻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3个央企项目。


在对口支援合作工作方面,推进与洛阳栾川的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及与内蒙古赤峰的战略合作项目。


创新创业


第三产业占比将达72%:


构建具有昌平特色的“高精尖”经济结构,要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苏贵光说,“十二五”期间,昌平区产业结构升级态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49.5%上升到2014年的57.4%,第三产业占比实现四连增,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达到83.5%,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提高到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高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超过20%。


“近几年来,昌平区农业在整个产业占的比重不到2%,而第二产业也不再发展,基本考虑高端研发。目前,很多央企陆续登陆昌平,企业的生产环节在外地,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在昌平。”苏贵光介绍,“昌平区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为60%以上。‘十三五’末期,将占72%。”


去年底,回龙观“双创”社区启动,为居民在家门口提供了创业就业的平台。“十三五”期间,还将培育未来科技城、天通苑、北七家、昌平新城等一批重点社区群,吸引大量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等区域的高端人才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解决“有城无业”的问题。


生态建设


PM2.5年均浓度降15%以上: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把握“美丽昌平”、“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等关键词。一是加快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平。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以上,全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上,PM2.5平均浓度均比“十二五”末下降15%以上。


以流村、南口、阳坊、马池口、十三陵、延寿等6镇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努力建成京北地区生态富民的典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替代。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能耗比“十二五”末下降15%以上。


通风廊道治雾霾:


根据北京市规划委的整体规划,北京将建设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通风廊道。利用通风潜力较大地带,完善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系统,以提升建成区整体空气流通性。


备受关注的北京“风道”,有一条就在昌平。据介绍,北京要建设的风道中最长最宽的一条,其位置就在昌平,起始点在太平郊野公园,然后经东小口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一路向南。


北京将建设通风廊道治雾霾


目前昌平区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昌平区将把中轴线通风廊道一直往北延伸,接到运河,把通风廊道建设与生态涵养相结合,打造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及平原地区“一楔三廊”,建设贯通连片的城市森林,完成沙河森林公园、东小口森林公园(三期)、海䴖落郊野公园等项目建设,使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将投用:


 “十二五”期间,昌平区加强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新建5座再生水厂、6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区污水处理率由“十一五”末的38%提高到72%。据介绍,昌平将确保到2020年,全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


据昌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容量将达到50万吨,预计在2016年汛期到来前的6月正式投入使用,以让天通苑、北七家的污水处理得到改善。据了解,由于一期20万吨容量的污水处理设备使用时间过长、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在清河沿线的朝阳区、海淀区众多单位企业都在等待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式投入使用。


平衡发展


加快山区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把握“城乡一体”、 “交通治堵”、“综合承载”等关键词。不断完善“两轴两带、三城两区”的空间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步伐。


在回龙观、东小口、昌平老城区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在北七家、沙河、百善、南邵等城乡结合部地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打造一批特色各异、主题鲜明的功能性小城镇。


以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加大对西部、北部发展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快山区发展步伐,确保到2020年,山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4年(14206元/人)翻一番。


5号线有望北延至小汤山:


天通苑、回龙观一带的交通拥堵仍是未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苏贵光透露,未来五年,昌平将推进优化这些区域的交通管理服务体系,规范重点大街、重点路口行车秩序,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加强公交调度。


在完善昌平线二期站点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昌平将做好地铁17号线建设、昌平线与9号线接驳的服务保障工作,并争取5号线北延至北七家、小汤山地区。


主干路网规划实现率超80%:


随着昌平地区的发展,市民对交通、居住环境、市政设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交通治堵、综合承载,也是现在昌平要面临的一些问题。” 苏贵光告诉记者。


“十二五”末,昌平区的主干路网实现率为57%,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市民出行需求。为了便利市民出行,昌平区目前正在进行地铁17号线、北苑北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通回昌东路、定泗路-顺于路等大动脉及北苑东路、何营东路等一批断头路,同时,昌平将全面提速13条重点道路建设,确保至2020年,主干路网实现率达80%以上。


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方面,重点推进昌平地表水厂、岭上110kv变电站等一批水热气电项目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未来科技城已经建成一段地下综合管廊,记者在现场看到,综合管廊深入地下11米,内有自来水、再生水、电、供热等多种管线,且在更换管线能在管廊内部实现,无需将市政道路刨开重建,能有效防止马路拉链。同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注: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共建共享


 2020年引进培育名园名校达到25所以上:


把握“优质均衡”、“基本保障”、“社会治理”等关键词。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继续实施“名师名校”、“名医名院”等工程,高标准创建首都教育发展新兴区和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


力争到2020年,建成普惠性幼儿园33所,引进培育名园名校达到25所以上。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全区三级以上医院达13家以上(“十二五”10家),每千人常住人口床位数提高至6.5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至2.5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


建立覆盖更广的保障体系,构建充分就业、绿色就业、全民创业“三位一体”的就业新格局,扩大基本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加强对低收入村和低收入户的精准帮扶。


到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万人次,山区24个村、1.56万户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


沙河大学城所有校区将启用:


“十二五”以来,昌平区先后引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北京十五中南口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学校等10所名校并顺利开学,20余所学校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


据悉,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北京邮电大学4所高校的沙河校区已入驻开学,在校学生逾2万人。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校区部分项目已封顶。园区教育配套中的北师大附属学校中学部、小学部和幼儿园部建设顺利完工,小学和初中已于2014年9月正式开学。


据介绍,下一个5年,沙河大学城将进入从建设到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届时,沙河校区主体建设将基本完成,所有校区将启用,并具备承接中心城区相关高校功能疏解的硬件条件,使得园区入园高校间逐步实现全面合作、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昌平等)


【编辑:ICEL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