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新民网】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又赶上猴年生育高峰,北京每月建册孕妇数量达3万,今年第四季度将迎来生育高峰,预计全年分娩量将超30万。北京市助产机构全年最大接诊孕妇量为30万,分娩量处于超负荷运转。
为应对生育高峰,北京市卫计委、人保局等5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增加助产服务资源的通知》,将通过调整科室病房、购买民营机构产科病房等方式增加产科床位,年内助产床位将从4900张增加至约6000张,可多承载6万次分娩量。同时进京指标向助产人员倾斜,助产人员将增800人。
今年将增加千张产科床位
目前北京全市助产床位数为4907张,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增加1000张床位,可多承载6万次分娩量。
增加助产床位的方式主要包括:各公立助产机构具有增床空间的特需病房全部统一调整为普通病房,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的产科将不再提供特需病房服务。
特需病房的面积都在15平方米以上,至少能增配出两张产床。以海淀区公立医院为例,特需调普后,将增加126张床位。医院还将通过调整科室间病房来增加产科床位。对调整关闭的特需病房和调整增加的产科床位,财政部门将给予医院经费补贴。
此外,鼓励有关医疗机构通过合作租赁、购买等方式扩增服务资源,充分利用民营机构的床位资源。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和运营助产机构,提高群众对民营助产机构的认知度,充分发挥民营助产机构的补充作用,提高其床位使用率,满足北京市孕产妇多元化服务需求。
进京指标向助产人员倾斜
床位紧张,产科人手也紧缺。据介绍,北京现有产科人员7033人,床位和产科人员的比例为1:1.4,与国家要求的1:1.7还有差距。年底前,北京拟通过各种渠道增加800名助产人员。
为增加产科人手,医疗机构将结合绩效考核结果,重点加大产科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倾斜力度,优先产科人员职称晋升。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吸引退休人员留在助产岗位,落实高级职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延长退休年龄政策,吸引已取得助产资质但未在产科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回归。今年北京拟组织70名在职护士,参加至少3个月的助产士定向培训,明年启动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定向培养助产士计划,连续3年,每年培养70人。
据北京市人保局消息,在每年紧缩进京指标的前提下,在“十三五”期间,会适当给予产科人员进京指标上的倾斜,“具体会增加多少,视每年到底有多少两孩出生、产生多少产科人员缺口而定”。相关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将更多的指标用于产科专业毕业生的引进,今年市属卫生机构的进京指标为390个左右。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于明山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