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办理前代表与承办单位先行沟通、办中可与承办单位随时联系、办后第一时间获得结果通报。记者从昌平区人大了解到,通过创新的“三访”制度,不仅有效增强了代表履职的实效,还进一步提高了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满意度,建议办理改变了过去“你提我答”、“文件交往”的传统方式。
什么是“三访”制度?记者了解到,“三访”包括办前沟通、办中汇报、办后答复。其中,“办前访”即各承办单位在办案前要先与代表联系,了解代表建议的确切意向;“办中访”即在建议办理过程中要保持与代表联系,主动邀请代表参与,及时报告办理情况,进一步征求和吸取代表意见;“办后访”即办理结束后要向代表通报办理结果和进展情况并征求意见,这使得代表履职更加到位,也更有实效。
今年1月,在昌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徐进波代表提交了《关于在水屯桥下辅路交叉路加设转弯信号灯的建议》。建议提出,水屯桥下辅路交叉路由于没有转弯信号灯,造成了很多驾驶员抢行,致使白浮泉路与京藏辅路水屯桥下上班高峰期拥堵。
昌平区市政市容委在接到这个建议后,在建议正式办理前,市政市容设施科相关负责人上门找到徐进波,全面了解其提出建议的真实意图及办理要求,共同研究办理落实工作方案。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市政市容设施科相关负责人定期向徐进波代表反馈新进展、新情况,并邀请了徐进波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建议办理情况。
看到政府相关部门邀请他亲临建议办理现场指导,徐进波感到这事有谱了。“以前担心自己提的建议可能会落实不了。现在有了这样的机制,建议办理落实的更加快速、规范。” 徐进波兴奋地说,这样一来,更加增强了代表履职的效果。
日前,昌平区市政市容委的市政市容设施科相关负责人和区人大代表徐进波来到白浮泉路与京藏高速辅路的水屯桥下,看到水屯桥辅路交叉路加设了转弯信号灯,徐进波代表不由得点头赞许。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