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拖挂”半夜装卸钢材,吵吵闹闹一折腾就是几个小时,让人苦不堪言;17米长的大货车停满路边,把沙阳路常常堵得水泄不通……这些常年困扰居民的噪音、拥堵难题,随着6月30日京北钢材市场的正式关停,终于彻底根治。
昔日大货车进进出出的市场北大门上,“市场关停”四个醒目的大字,宣告着京北最大的钢材市场成为历史。目前,市场内的部分腾退地块已恢复绿化。
这也是本市跨区治理的一个标杆性案例。据市疏整促专项办介绍,腾退背后是昌平、海淀的“无缝对接”,啃下这块跨区域、大体量的疏解“硬骨头”。
据沙河镇副镇长宋岩介绍,市场周边分布着10多个小区,居民每月打给12345热线投诉该市场的内容就有20多条。
这样“添堵”“扰民”“粗放”的钢材市场,显然已不适合继续发展下去。在此情况下,京北钢材市场列入今年拆除腾退清单。1月23日,市场正式张贴腾退告知书,6月30日就已彻底关停,占地300亩的市场仅用小半年时间就实现腾退。
破旧的厂房夷为平地,高高的龙门吊被拆除,如今在紧邻京新高速的百亩腾退地块上,种植着4200余株油松、白皮松、国槐、元宝枫,实现初步还绿。其他地块将纳入区域规划,用于完善交通路网和发展高品质仓储。
跨区协作疏整促拧成一股绳
从2015年以后,京北钢材市场就屡屡传出关停的风声,可都没能成行。没关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京北钢材市场地跨两区,体量又大,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想啃下来并不容易。
钢材市场300亩地块中,属于昌平沙河镇的有180亩,海淀上庄镇的为120亩。前者是沙河镇南一村的集体土地,后者是首农食品集团下属西郊农场的国有土地。再加上市场管理混乱,层层转包、分租转租现象普遍,这些都是腾退签约要面临的难题。
面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只有两区拧成一股绳才能协同解决。在市疏整促专项办调度下,昌平、海淀两区发改委及沙河镇、上庄镇、西郊农场等先后开了4次正式协调会,从最初统一政策、口径,到确定标准、步骤,再到补偿签约等,边干边摸索,在不断磨合中逐渐形成合力,双方及时通报进度,腾退节奏上也基本同步。
到5月,沙河镇地块就已实现全部腾退签约。海淀区上庄镇经管科科长任燕回忆,当时海淀和昌平区“比学赶帮”,也让他们加快了市场关停的进度。“拆前细心讲解,拆中一把尺子量到底,拆后严格按照事先承诺进行补偿。”宋岩说,正是这种高效的跨区联动,让拆除腾退做到公平、公正,顺利推进。
两年治理126处跨区“顽疾”
虽然是接壤的两个镇,沙河镇和上庄镇过去打交道并不多,这次跨区联动关停京北钢材市场,也为以后跨区治理开了一个好头。
京北钢材市场的关停,仅仅是本市跨区域点位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在推进疏整促过程中,一些跨区点位“顽疾”越来越突出,“反复治、治反复”之后,问题难以解决,这也是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地方。
市疏整促专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开始,本市建立跨区重点区域问题台账,并建立市区联动、区区联动等机制,对症下药根除过去监管“盲区”内的问题。
丰台、朝阳接壤的成寿寺与成仪路交叉口,占道经营的小商贩屡屡“打游击”;永外街道安定里11号楼东侧一处50平方米的违建,跨丰台、东城两区,让调查取证查处都困难……据了解,像这些违法建设类、交通秩序类、占道经营类的跨区“顽疾”,去年共上账91处,目前已有88处通过跨区治理得到解决,另有3处仍在推进。记者还了解到,在今年列出的35处跨区域点位中,旧鼓楼外大街环境秩序脏乱、机动车乱停等17处已完成治理。
来源: 北京日报 记者 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