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回龙观,有一个由妈妈和孩子们自己筹建成的亲子小屋图书馆,这里是孩子们阅读的乐园,也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趁着暑期参加图书管理志愿服务,回龙观亲子小屋图书馆的早期义工“依风”(李立秀)又带着女儿回来了。曾经,在亲子小屋图书馆度过书香周末,是“依风”母女多年的习惯,女儿翻阅童书,母亲整理记录,两人互不干扰却彼此心有灵犀。如今,随着女儿逐渐长大,周末来读书的机会少了许多。
图书馆初创时,几乎完全依靠家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维护,如今回龙观社区网承担起管理工作,但“妈妈网友”们仍会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值班,在图书馆开馆的周二、周四、周六和周日来担任义工,为孩子们办理借阅。
“依风”坐回到办公桌前,拿起她熟悉的图书登记册,记录编号、入库盖章、分类上架,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依风”不禁嘴角上扬会心一笑。抬眼望去,灿烂的阳光洒满书架,整洁的木质地板上孩子们席地而坐,一旁则是简约现代的桌椅家具。搬到首开广场4层的图书馆让“依风”有些眼生,但转念一想,眼前场景,不正是十几年前亲子图书馆初创时大家所期待的模样吗?
暑假期间,图书馆组织了“小小志愿者”志愿服务体验活动,工作人员会教孩子们图书管理知识,为孩子们提供志愿服务岗位,培养孩子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
2006年10月,家住龙禧苑五区的甜甜刚满5岁,因为打小儿喜欢读书,慢慢地,读过的书装满了书架。于是,妈妈“蓝鸟”(毛宇宁)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各家孩子看过的图书收集到一起,创办一间对回龙观孩子们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
除了常规的借阅服务和志愿服务体验活动外,图书馆还会举办主题分享沙龙、电影放映等互动交流活动,家长和孩子们都可以在活动中表达自我,交流经验和感想。
说做就做,“蓝鸟”在回龙观社区网发布了一条筹办图书馆的帖子,“捐一份书香,献一份真情,一册书不为少,涓涓细流亦可汇聚成海”,立即得到了附近居民的积极响应。她们各自整理出家中读过的童书,在物业的支持下,利用风雅园三区的一间空闲办公室创办了亲子图书馆。
图书馆主要面向少儿,图书主要靠网友、机构捐赠,在图书入库时,志愿者们会盖上印章,记录下捐赠人和入库时间,如今可供借阅的图书总量已超过一万本。
刚开始,图书馆的藏书比较少,小图书馆也从风雅园三区搬到了附近的咖啡厅。历经波折没有让“蓝鸟”气馁,她始终坚信,总会有一天,回龙观的孩子们将拥有一个宽敞明亮、书香四溢、宁静舒适的大图书馆。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分工,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完成办理借阅、数据录入等工作,年纪较小的可以做图书入库、整理等工作。
2009年,借着回龙观商业书店“迷宗菜”的爱心捐赠,亲子书屋的藏书规模得以扩充。之后又经历了四次腾挪,直到去年下半年,才最终搬到首开广场4层的图书馆。虽然数次辗转,但在各界力量帮助和家长义工的坚持下图书馆空间不断扩大,发展得越来越好。
小屋市场举办沙龙等各种形式活动,让家长、孩子相互交流。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以来,负责运营这家亲子图书馆的回龙观社区网也一起搬到了首开广场,受惠于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的租金补贴政策,回龙观社区网一年就减少房租支出14万元,于是他们将省下的资金反哺到亲子活动当中,一批如电影放映、传统民俗体验会、七夕乞巧节等优质活动陆续在图书馆举办,不仅仅吸引到了回龙观的居民,一些霍营、天通苑的家长带孩子也开始慕名参加。
在七夕节当日,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七夕传统民俗体验会,穿针线、踩鳌鱼、拜魁星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岁月流淌,书香致远。如今,小小的亲子图书馆已经走过近13年,近千名小书童在这里启蒙成长。十余年来,从图书馆长大的孩子一批又一批,又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但不论是谁,这里博爱、奉献、睿智、包容的文化内涵都在孩子们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为他们带来温暖,赐予他们力量。现任图书馆管理员“梦瑾”(赵俊东)说,“这里就像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是无数‘回天’妈妈们共同打造的一处爱的港湾。”
北京日报 记者 孙云柯 ( 摄)记者 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