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时北京正式上汛。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汛期,本市局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出现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将有4至5天,比常年同期(3.6天)偏多。此外,今年汛期还将在洪水、暴雨、地质灾害这三种预警之外,首次对公众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提示性信息。
汛期局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
市气象局副局长梁丰介绍,今年汛期,经市气象局与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区域省(区、市)气象部门会商,预测北京地区降水量为420至460毫米,比常年同期(373毫米)偏多1至2成。出现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有4至5天,比常年同期(3.6天)偏多。平均气温为25℃左右,比常年同期(24.5℃)略偏高。高温日数为8至10天,比常年同期(7.7天)偏多。
进入汛期后,局地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将更加突发、多发,气象灾害损失和影响的连锁性和放大性将进一步凸显。同时,预测今年夏季气温偏高。
针对冬奥会等重点工程建指挥机构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刘斌介绍,针对城市副中心、冬奥会等重点工程多、社会影响大的实际,市防汛办建立了专项指挥机构,加大统筹调度力度。同时,细化各类防汛预案方案。基本实现了“一桥一预案、一点一预案”的工作目标。
北青报记者了解,北京现有市级防汛抢险队伍28支,并且依托专业部门、社会组织,全市共组建了1657支,约20余万人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目前市级储备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共计67种,满足水库、河道、堤防、闸坝等抢险需要。
重要河道、每座水库都具备测报能力
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刘洪伟表示,为提高测报能力,水务部门重点完善了河流断面、小型水库水情监测设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首次建立了专家“一对一”结对子技术支撑机制,努力实现重要河流、每座水库都具备洪水测报能力。
刘洪伟透露,今年水务、气象部门还将首次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提示性信息,“遇有大的降雨时,山洪灾害提示性信息可以告知哪些区域、通道会产生山洪危险、会影响哪些村、道路等。去年我们在系统内部进行了5次试发布,今年将在洪水、暴雨、地质灾害这三种预警之外,首次对公众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提示性信息”。
试点安装44座旋流井盖
北京排水集团防汛办主任梁毅介绍,今年汛期,集团共计布控222个抢险单元、140个打捞组,总计抽升能力每小时16.5万立方米;抢险单元从基点到达备勤点时间在30分钟内,布控区域内到达最远点时间为20分钟内。形成大、中、小单元点线面统筹兼顾、区域支援的布控模式,全方位保障首都安全度汛。
为了应对降雨过程中因垃圾、树叶堆积而导致雨水口排水不畅的问题,梁毅透露,今年启动旋流井盖试点,将在垃圾树叶较多、机动车道路试点安装44座旋流井盖,缓解雨水口被树叶垃圾堵塞的情况。
“以前只有雨水箅子能收水,井盖是不能进水的。”梁毅介绍,而旋流井盖的表面呈螺旋镂空纹路,雨水在通过井盖的过程中可以流入井内,增加了地区的收水能力。另外,水在流入井盖的过程中,会呈现漩涡状,水会从缝隙中流入井口,垃圾、树叶等垃圾则会留在井盖中间位置,不会造成堵塞。据悉,去年曾经发生积水的大望路、金泰桥、赵公口桥等区域都已进行了试点安装。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