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市将开启全民健康新时代
本报记者 刘欢
截至2019年底,北京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3岁,婴儿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二以下,孕产妇的死亡率降至十万分之五以下……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首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健康北京理念深入人心。谋划“十四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于鲁明表示,本市将重点实施系列健康行动,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开启全民健康的新时代。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对城市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北京市卫健委在开展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力争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的基础上,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标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政府、社会和个人协同推进,重点实施系列健康行动,高质量建设健康中国的首善之区。
于鲁明说,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的不足,本市将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本市将在口岸、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车站、学校等场所建设完善监测哨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门诊建设,构建具备预警功能的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
“对于发热但排除可疑流行病史的患者,在哨点独立空间内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可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于鲁明分析,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就诊者中发热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数量也会增长。对门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流行病学排查,能有效避免可疑症状的发热患者进入到常规门诊区域。此外,接诊医师会详细询问并登记患者基本信息,跟踪追访,一旦发现问题将快速联系患者,进行相关处置。
本市还将强化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能力,迁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医防融合培训机制;优化传染病救治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本市还将加大科技创新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全面执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逐步改善健康北京建设政策环境。
“十四五”期间,更多居民将享受到“家门口就诊”等方便的医疗服务。本市将通过顶层规划、科学布局,要求每个社区(乡镇)设立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超过10万的街道(乡镇),每增加5万至10万人口,增设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真正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于鲁明说。
越来越多针对一老一小和妇女的医疗服务保障措施将逐步落地。比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女、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将实现全覆盖。本市将加强0至6岁儿童健康服务管理,完善儿童生长发育、听力、视力、口腔保健等服务和干预;建立健全青少年健康服务体系,为青少年提供生理、心理、营养运动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服务;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对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教育与管理;建设老年友善环境,丰富老年人生活。
破解看病难,市卫健委还将积极推进京津冀三地健康协调发展,并开展一系列合作,出台多项便民惠民措施。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