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31日电(李博)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8月30日举办的2021年首都金融媒体联盟工作会上,市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颖介绍,北京紧抓“两区”建设契机,打造金融业开放新高地,金融领域推出102条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落地80项,落地率78.43%。
北京“两区”建设金融领域开放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多个全国唯一、首创、引领性项目落地:全国唯一一家承载跨境金融信息传输职能的重大金融基础设施在京落地;在全国首批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率先落地全国首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已完成4单份额转让,设立3只二级市场基金;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北京市QDLP试点额度增至100亿美元;首批公募REITs数量与发行规模均居全国首位;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落地财富管理类机构24家;上线北京文化企业股权转让平台,畅通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等等。
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打造金融科技创新中心
营造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推动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构建。发挥市级统筹、区级联动的机制作用,在产业培育、企业服务、项目落地、政策配套、监管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金科新区加快建设,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和专业服务示范高地。同步推进副中心智能金融、丰台数字金融、房山金融安全等金融科技业态发展,本市“一核多点、特色发展”的金融科技生态格局基本形成,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功能。人民银行“监管沙箱”累计3批22个项目入箱,已服务市场主体的创新应用在稳企业保就业、推动复工复产、优化首都营商环境、推动数字化转型、实施普惠金融、夯实金融安全基础等方面成效明显。推动率先在京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围绕冬奥会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数字人民币全场景试点。
聚焦金融发展前沿问题,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面向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开放银行等金融场景需求,指导金融科技研究院、智源研究院、微芯研究院联合开展课题合作、协同研发、集成攻关。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华控清交、矩阵元等公司布局隐私计算技术,探索金融数据流通安全机制;依托“长安链”搭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进企业金融电子身份共识认证;调动一批学术带头人、独角兽、隐形冠军企业科技力量,推动人工智能、5G、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应用。
参与国家金融治理,深化金融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在金科新区落地国家金融科技检测认证中心、金标院、金融网关等重要基础设施,在朝阳、石景山落地人民银行金融信创实验室。推动数研所在丰台设立国家数字金融检测中心。打造国家金融科技标准策源地,承接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标准化试点,主动融入国际标准研制体系。
立足服务实体本职,建设精准高效金融服务体系
搭建对接平台。市金融监管局先后搭建北京小微金服平台、“畅融工程”、金融服务快速响应机制等融资对接平台,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首贷、续贷、确权、知识产权质押4项融资服务,发展成为贷款服务中心,大幅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创新服务模式。市金融监管局在全国首创动产担保统一登记、不动产抵押贷款“一站式”办理2种新模式,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电子身份认证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开户信息的自动填报和多维度信息验证。建设金融公共数据专区,打造数据互联互通,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在全国率先打造“金融大数据+联合建模+配套政策”的科创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实现平台数据与银行授信审批系统直连,最快可秒级放贷。24项金融领域“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改革政策落地,审批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助力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上市公司服务管家制度、启动科创类企业上市“钻石工程”、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境内上市服务平台,打造上市公司北京集群。制定《“十四五”期间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目标》,初步形成全市统一的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打造“钻石工程”辅导培训品牌,截至7月底,已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共83场。加大对精选层挂牌企业的政策支持,给予资金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上市成本。2021年1-7月,全市共新增上市45家企业,其中新增境内上市企业19家(科创板10家、创业板4家、主板5家),境外上市企业26家。同时,加快推动新三板改革,成立新三板改革专班,加大精选层企业挂牌支持力度,截至7月末,北京地区精选层挂牌企业8家,居全国第一。
加强全方位个性化保障,营造优质金融营商环境
升级政策保障。先后出台金融营商环境1.0、2.0、3.0版系列改革政策,参与全市4.0版政策,从降成本、减材料、缩时限等方面入手,先后制定50余项改革举措,为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北京市2020年“获得信贷”指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较去年大幅提升5位,跃居全国第一。
加大优质金融资源落地服务力度。发挥服务管家、“服务包”机制作用,密切跟踪、快速解决重点金融机构和人才诉求。今年以来,33家中外资机构在京落户发展,全国首家另类投资保险资管公司——国寿投资保险资管、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持牌支付公司——国付宝信息科技公司、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安联保险资管、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公司4个“全国首家”机构在京落地。北京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大和证券获准展业,科勒(北京)私募基金管理公司、LV集团旗下外资私募基金公司在京落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中国铁道建筑集团、中国交建、中国国新控股、中国南水北调集团8家央企已陆续在京新设产业资本投资公司。北京已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发展首选地。
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期货类执业资格认可率先在京实行,境外证券专业人才在境内从业率先施行特别程序。高端境外金融人才在京从业便利度显著提升。
优化法治环境,建设首都金融安全首善之区
完善金融法治。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挂牌成立,加大对首都金融改革创新的司法服务和保障。7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实施,首都金融法治环境不断完善。
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高效的地方金融监管和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修订“7+4”类地方金融组织行业监管办法,加强现场检查和科技赋能,促进行业合规发展。
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推动金融机构加强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提高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辨别能力。
布局金融安全基础设施。设立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大力推动监管科技应用与落地,探索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实施路径与监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王颖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金融领域“两区”建设,大力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深化金融科技改革创新,加快培育新增长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框架,维护首都金融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