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站在天通科技园的顶层俯瞰,超大社区天通苑的住宅楼林立。地铁5号线列车载着满满的乘客从高架桥驶向市区。但在楼下,一众上班族“逆行”进园区。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天通苑是一座“睡城”,鲜有产业支撑。但在“回天行动计划”接茬推进的过程中,“回天有业”成了为“睡城”引入活力的重要举措,天通苑地区因此诞生了第一座科技园区——天通科技园。近日,记者探访获悉,去年9月投入运营的天通科技园一期已经吸引81家高成长企业入驻。未来将汇聚近1000家企业,带动区域就业人口万余人,打造集活力办公、综合商业、产业服务为一体的职住平衡示范样本。
住宅楼群间藏着科技园
天通科技园藏在一片住宅楼群之间,位于天通苑中部核心区,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分三期开发,主要包含1栋青年创业公寓和10栋办公空间。
去年9月,园区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全建好的时候,零偏科技公司就急着从上地的孵化器搬到了天通科技园。这家瞄准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创业公司,亟待规模扩张。
为什么会选择天通苑?在此之前,公司总经理宋华按照员工居住地寻找合适的办公地,沙河、回龙观等都曾考虑过。这家公司有三分之二的员工住在回天地区,搬到天通苑之后,很多人蹬一辆自行车就来上班了。
天通科技园还会陆续有二期、三期项目,这也让宋华比较放心。“创业公司一旦发展起来,两三年内可能就需要更大的空间,到时再换其它的办公地方就太麻烦了!”
截至目前,天通科技园已吸引81家高成长企业入驻,出租率达八成;带动区域就业人口900余人,约60%员工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入驻10个月,宋华也感受到周边越来越有活力:年轻的上班族多了,路边的餐饮跟着升级,商圈也越来越繁华。
“我们希望通过园区落成及运营,为更多人提供家门口创业就业机遇。”园区运营主体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承接两大科学城产业外溢
“睡城”从来都不缺人才。在项目启动前,昌平科技园发展公司曾对天通苑区域进行了全面体检:这个超大社区内40万人口中有35万就业创业人群,以从事IT高级工程师、TMT“码农”、科技服务业白领等人才居多。然而,目前天通苑大部分就业人群都流向中关村、望京等地。
去年发布的新一轮“回天计划”首次提出要构建“一轴一带两廊”区域发展格局,设置科技创新廊、产业服务廊,植入综合功能,助力“回天有业”,打造活力之城。回天地区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三城联动发展,可以在更大范围解决区域职住平衡问题。
从地理位置上看,天通苑地区恰好夹在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的中间,周边区域已经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以及互联网、文创类企业为主的产业大格局,为天通苑区域承接产业外溢提供了产业基础。
优先为企业提供2000余套人才公寓
刚刚播下种子的创新土壤,更需要精心呵护。
在企业服务配套方面,天通科技园为入园企业提供从小微初创企业孵化、中大型企业加速到龙头企业引领等一站式企业成长加速服务;利用产业基金为园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入园企业将享受国家、市区三个层面的政策叠加扶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园区服务体系,将为企业提供集企业资质申报、人才服务、专项资金申报等多重服务……
园区周边,还优先为入园企业提供2000余套人才公寓,保障居住需求。不远处,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承载着天通科技园企业活动发布、大型沙龙举办、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需求,还将成为园区青年科创人才提升艺术美学修养的高品质生活场所。
(原标题:“回天有业”初现 六成员工家门口创业就业 81家企业入驻天通科技园)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