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刚刚结束的昌平两会获悉,昌平区正积极建设第二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设,昌平区已开展了一系列重点工作,目前,村社综合文化室覆盖率达100%,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昌平区将力争通过第二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验收工作。
“为了加快昌平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昌平区制定了《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八项制度》,涉及公共文化服务年报、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志愿者管理等方面,从制度层面保证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昌平区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2023年,昌平区已全面建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有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全区22个镇(街)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全区村社综合文化室建有率达100%。在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回天地区超大型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模式,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回龙观体育文化中心顺利开放,已累计服务超200万人次,增强了区域文化活力和聚集能力。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涌现出一批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长峪城村永兴寺古戏台为代表的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此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2023年,全区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场次2200场,市、区年度任务完成率分别达208%和178%,参与群众272万人次;深化打造明文化论坛、“回天春晚”“国际魔术大会”“温泉文化节”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通过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持续擦亮文化品牌活动,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4年,昌平区建设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将进入冲刺阶段,下一步,昌平区将紧密围绕“四区”建设任务,发挥昌平区“三条文化带”汇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各类资源的活化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精准对接市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打通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市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北京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