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外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https://news.hlgnet.com  2010-01-28     回龙观资讯中心  
来源:人民网

  社区卫生是新医改建设医疗卫生体系的一个重要架构,是老百姓就医的重要平台。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重要渠道。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老百姓就医的筹资结构问题,是缓解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效能,是解决“事谁来办”的问题;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钱谁来出”的问题。如果说,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前台,医疗保障体系就是后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一、我市社区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概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成本低、效果好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最佳途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北京市基层的医疗单位,承担着对全市医疗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百姓就医的“第一道门槛”。

  (二)医疗保障覆盖面的建设

  我市根据“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保险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包括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在内的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实现了由保障劳动者向保障全体居民转变,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三)困难群众的医疗保障

  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困难群众参保和患大病人员医疗费用救助始终是我市关注的重点。在困难群众参保方面,为了解决部分城镇无业居民参保缴费的实际困难,在北京市对低保和重残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额补助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将此项政策扩大到更多的特定的困难群体,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相应的医疗保障,扶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

  三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门诊量形成鲜明对比,尽管人们对“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句话并不陌生,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许多方面缺少优势和优惠,目前尚未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前来就诊。主要表现在:

  1.社区卫生机构配置不合理北京市近年来的发展思路是将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人口有计划地外迁,逐步形成了通州、昌平、大兴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卫星城”,而北京市相应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的分布并未及时做出调整。城乡结合部居民居住区附近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比如天通苑、回龙观等区域的社区卫生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区。

  2.社区卫生整体水平依然落后,健康指导、慢性病管理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

  目前,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包括设备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现阶段,我市医疗卫生资源呈“倒三角”,即大医院资源丰富,中小医院其次,社区医院贫乏。社区医院现有的基础设备一般都比较陈旧和落后,卫生服务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社区医生待遇低,留不住人才,致使配备的医生医疗水平不够高,距“全科”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部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设施、设备还相对简陋,备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慢性病管理工作还没有完全覆盖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的发挥。这种状况与居民对卫生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差甚远,造成居民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看病的局面。

  3.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

  双向转诊制度难以落实,其中有利益分配的原因,也有与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衔接不畅等原因。如: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目录比较窄,一些药品没有包括在内,不能报销,这样居民即使在社区医院就诊后,还必须到大医院排队挂号、开方、拿药,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社区医院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医保部分相关政策与现实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8年来,相关政策虽然进行过几次修改完善,但是仍有一些政策不适应当前现实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品目录库》不能满足医疗保障水平发展的要求。

  2.近年来,社会平均工资年年递增,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金绝对数额不断增加,但是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以及个人医保起付线没有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相应调整,特别是大额医疗费报销的比例和最高限额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致使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成为患者的沉重负担,影响了生活质量。

  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门诊报销比例偏低,受到老年病人欢迎的“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还没有纳入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一些特殊病种医疗费用较高,但是没有纳入门诊报销范围或报销比例偏低。如:丙肝病人的抗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系统红斑狼疮、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支架等。

  (三)部分边缘群体仍然游离在医疗保险体系之外

  (四)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还不够健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效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标准,在我市现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数量、布局和服务项目。比如:在四环以外的城近郊区,特别是人口集中的“卫星城”,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量和健康需要,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使其居民获得统一完善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要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能力和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选派大中型医院医师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大中型医院也可以接受一定数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修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留住人才。

  三是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优势。在社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讲座、防病图片展览等形式,普及防病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防病意识,使健康素养成为每个人的内涵品质。

  四是要继续做好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稳步扩大慢性病管理服务的签约范围,尽快在全市提高这项工作的覆盖面,切实落实慢性病管理相关优惠政策,使社区居民受益。

  五是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目录。要结合我市社区医疗实际情况,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合理选择配备,并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使用的,特别是一些治疗慢性病、常见病的药品品种和数量。

  六是提高居民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关系到每一个市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新闻媒体等宣传部门应该从不同角度做全方位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理解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市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自我的宣传意识,改变群众传统的就医模式,引导群众进行正确的医疗消费。如通过为辖区居民长期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积极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积极开展平价、便捷、有效、安全的预防保健、医疗服务活动。引导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特色医疗服务活动。如推广中医中药在社区康复中的应用等等。

  (二)搞好政策整合,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在认真审查考核的基础上,逐步稳妥地增加医保定点医院数量,严格准入标准,加强运行监管,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及时调整《药品目录库》的内容,适时扩大医疗费用报销范围,减少自费、半自费的药品和检查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要。

  3.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按照相应政策,适当降低医保起付线,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和住院医保报销的最高支付额度,同时降低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门槛费用。

  4.将一些在门诊就医的特殊病种费用纳入保障范畴, 如丙肝病人的抗干扰素治疗、白血病患者的输血、系统红斑狼疮、内分泌疾病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支架等。

  (三)健全困难群体基本医疗保障的长效帮扶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民政、劳动、残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救助工作的基础上,还要与民政部门做好衔接,及时将基本医疗保险负担不了的困难群体转交民政部门,纳入医疗救助范畴。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保意识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8年来,广大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但是基本医疗保险内容庞大,专业性强,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保人员想详细全面了解所有内容确实不太可能,因此利用各种形式对保障范围、筹资标准、待遇水平、部门职责、实施办法进行广泛宣传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我市的实际,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宣传医疗保险制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长期无业人员、毕业未就业学生、无固定工作单位等易被遗漏的边缘群体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不断推出的各项新政策,新举措,通过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做到不留死角。
【编辑:yangxing51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