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欢笑留给别人
https://news.hlgnet.com 2010-04-09 来源:回龙观时讯
回龙观资讯中心
全国相声名家刘文步高徒李明刚精彩献艺
本报记者 郝冬
一把扇子、一方手绢、一块醒木——小心翼翼捧过师父递过来的“饭碗”,李明刚欣喜之余更加坚定了努力钻研相声业务的决心。他将要从一个相声爱好者蜕变为职业相声演员。
■拜相声名家刘文步为师
李明刚的人生轨迹在这一天发生了重大变化:2004年9月26日,李明刚在天津拜相声名家刘文步为师,也是恢复茶馆相声以来第一个按传统仪式正式拜师的人。相声界60余人见证了这一隆重的收徒仪式。然而,还在半个月前的某个周六,当他向刘老师提出学相声的想法时,一句“看看吧”让他有些失望。但半个月后,刘老师一句“可以了”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刘文步明白,眼前这个执着的年轻人是块可造之才,将会使相声界再添桃李。过去的3年里,在天津,无论他去哪里演出,这个年轻人都会如影随形。即便是骑车匆匆赶场,也甩不掉这个“小尾巴”。耳濡目染,如此痴迷相声,实在少见。
“远看雾气昭昭,近瞧瓦窑四潲”,“开蒙活”(师父交给徒弟的第一段相声)《夸住宅》中的第一句话,虽然区区12个字,他却整整学了一个周。他要天天面壁,从气息、口齿、语言节奏等方面刻苦练习。说、学、逗、唱四门相声基本功,不敢有一丝懈怠,在师父的口传心授中,他的功力渐长。
2007年4月20日,天津举办了一场“纪念杨少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相声大会”,这促成李明刚和刘文步先生首次合作,他既兴奋又紧张,当时他逗哏,刘先生捧哏。当他下意识地将手搭在场面桌上时,“啪”的一声,师父的扇子狠狠地打到他的手上,他赶紧把手拿开。下台之后,恩师严厉地教导道,年轻逗哏演员的手不许扶场面桌,这是规矩。从此以后,他站在台上时刻注意这些小细节。
■表演深入人心
“在北京能感受到天津茶馆使活的氛围。”一位经常往返于京津两地听相声的北京观众对李明刚这样评价。
来北京没多久,李明刚就被慕名而来的回龙观首家相声铺茶前乐下茶馆老板王晖请去,成立了闲乐堂相声俱乐部。在这里,他不仅对年轻演员毫无保留地进行指导,还将卫派相声向京味相声转变,在保留传统相声框架与主线不变的同时,结合更多现代元素和回龙观的实际生活,不断创新,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2009年10月,他的原创相声获得成功,不得不连续返场5次。同年平安夜,“你点我演”相声专场中,观众所点的相声段子,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表演,真正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
今年3月20日,李明刚在相声舞台剧《孔子闹元宵》中扮演的孔子,风趣幽默,显示出圣人也有普通人的那一面,笑声、掌声,满堂彩声不断。“说我们是调侃也好,是什么也好,我们的初衷是弘扬孔子的奋斗精神,因为这和我们北漂一族恰恰有个对位。《孔子》这部戏是在保持了相声剧本色的同时,加入了某些话剧的成分,我们聘请了专业的话剧导演来为我们说戏,实际效果不错。我们还将把《孔子》这部戏拍下去,形成一个系列。”
“就相声剧这个艺术形式来说,在早年间叫做“活词话剧”,也有叫“笑剧”的,发展了这么多年,不少演员都在演。我们一直都在思考相声剧这个艺术种类的定位,首先我认为相声剧不能脱离相声这根主线,如果跟相声毫无关系了,那也不能称之为是相声剧了,而是闹剧。应该在保持相声剧的本色的同时,再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东西,这也算是有继承的发展吧。”李明刚笑道。
“初期的经营困难固然存在,但演员们有信心。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说相声必须服务好观众,而不是凌驾于观众之上让他们被动地去听。”李明刚强调,必须本着一颗对待观众的真诚之心,根据回龙观地区观众的需要去创作新的相声,消除与他们之间的隔膜,才能带给观众更多欢笑。
“相声会继续发展,回龙观的相声更会发展。我们会立足于回龙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相声作品回馈广大观众。”李明刚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结束了访谈。相信茶前乐下茶馆和闲乐堂相声俱乐部会不断的为回龙观乃至更广阔区域的观众带来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