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外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贝瑞特穿梭外交 奔腾中国造围剿威胜“中国芯”?

https://news.hlgnet.com  2002-05-18     回龙观资讯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17日 13: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郭开森北京报道

  贝瑞特想向世人证明,他的第7次访华,并非仅仅是一次例行公事。

  5月9日下午,这位63岁的CEO,将一个奔腾4处理器的模型,镶嵌在了世界版图的上海浦东位置上,那个模型上写了几个显眼的大字———“中国制造,供应全球”。


  贝瑞特随即宣布,“英特尔将对现有的位于上海浦东的工厂进行扩建,使该厂具备封装和测试英特尔奔腾4微处理器的能力。”

  英特尔为此花去1亿美金。该工厂将于2003年上半年开始产出,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达到与英特尔现有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三家CPU封装厂相持平的生产能力和规模。

  英特尔的“中国制造”

  英特尔在中国建造工厂的步伐是审慎的。

  1985年就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这家世界第一的CPU厂商,在10年以后,依靠一笔0.99亿美金的投资,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有了第一个中国工厂。多年来,英特尔没有在中国建第二个工厂。英特尔选择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这同一个工厂中,从快速闪存的封装和测试到845芯片组,再到现在的奔腾4处理器的封装和测试,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和工艺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投资额度也在加大———从0.99亿美金增加到1.98亿美金,然后是总共的5亿美金。

  需要指出的是,英特尔在中国封装和测试奔腾4处理器的相关设备开支,并非出自额外的预算,而是在早先英特尔宣布的总共5亿美金之内。换句话说,英特尔对中国工厂的投资,也是审慎的。

  尽管这家世界第一的CPU供应厂商一直声称要把最好的技术和工艺带到中国来,但是,在这个古老而又不断走向强大的东方国度里,国家政策、投资环境、收益回报率以及知识产权等等,都是英特尔的股东和管理者们需要“审慎”的地方。相对于中国市场的营收数字,英特尔在中国的投资额要少很多。并且,英特尔一直没有在华建立晶圆制造厂的计划。

  以上这些,成为中国的IT业者对英特尔经常的抱怨。贝瑞特的解释轻描淡写———“我们没有必要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设立芯片厂,而且,美国国会对于一些技术的出口限制也是障碍。”

  实际上,英特尔是否会在中国设立晶圆制造厂也许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的问题是高科技的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位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说。

  英特尔的晶圆厂,除设在美国本土之外,只分布在以色列、爱尔兰这两个不太起眼的地方,这两处都不是重要的市场。投资建立一个最先进的晶圆厂,可能需要的是上百亿美金和数千名当地的工程师。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员流动和技术转移问题。老牌的英特尔并不愿冒这个险。

  菲律宾、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这三家CPU封装厂所在地,是英特尔在20多年前就选定的合适位置。英特尔上海的工作人员称,这些地方当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

  然而,英特尔这次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制造”呢?

  压力来自“中国芯”?

  关于芯片制造的一个完整的工序是: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贝瑞特博士称,封装和测试并非是一项不重要的技术,“过去20年来,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工序”。浦东的这个工厂“生产”出来的奔腾4处理器,以后不仅要供应中国市场,而且可以供应全球。

  英特尔并没有表示,在中国封装和测试奔腾4处理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可以为英特尔节约多少成本开支。有业界人士猜测,英特尔选择“中国制造”的主要目的,可能在于为增加其产品的亲和力。

  据英特尔公司内部的一位负责人早些时候透露,来自中国台湾的威盛公司两年前在浦东张江投资了一个工厂———威宇,该工厂目前已经有500多人的规模。为了规避政策风险,这个定位于芯片组封装和测试的工厂,并不是以威盛的名义来投资的。

  尽管如此,英特尔仍然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不仅因为这家在中国内地大张旗鼓地打出“中国芯”的台湾公司,将可能是未来英特尔在中国乃至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而且因为“中国芯”这三个有双重意味的汉字。即使就现在来说,威盛在全球CPU市场上的份额仍不足3%。

  英特尔在全球的芯片生产领域,目前仍然遥遥领先于自己的竞争对手们。

  实际上,无论从产值、技术、市场份额还是影响力来说,威盛都算不了什么。到了明年,英特尔在美国有4个12英寸、0.13微米工艺的晶圆厂开始量产,这一工艺将在节约成本和提高运算能力等各方面,拉开英特尔与自己的竞争对手们的距离。

  经常性的技术研讨会、大手笔研发费用的投入、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等,都显示了英特尔的大气。英特尔同时也是市场推广的高手,它甚至可以将“Intelinside”的商标,贴满了中国人自行车后面的挡泥板上。

  但是,文化的力量不可小视。如何在中国做生意?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多设立几家办事处,也许已经够了。但是,如何在中国扎下根来?文化的融合与相互的认同感,也许是一开始就必须埋下的种子。

  这可能是威盛电子至少在精神上自信的原因。

  2001年,威盛先是小心翼翼地在首都机场的高速公路上树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要宣布自己开始“西进大陆”。接下来,威盛用一颗“中国芯”、“一场与英特尔公司的官司”,炒红了自己。当然,威盛在内地的动作还包括招募人才,设立研发机构等等。所有这些扩展动作,都只在不到18个月内完成。

  竞争升级到现在,英特尔一直坚持的独资设厂,研发、生产、封装、测试一条龙的模式,已被其竞争对手威盛所攻击,认为其“成本高、风险大、不利于管理”。然而,英特尔却一直认为,这种模式恰恰是英特尔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英特尔不会选择代工的方式去生产自己高性能的处理器。

  英特尔表现出了大公司的“大气”。

  它几乎不需要任何反击。但只是在中国市场之外。在中国,英特尔至少有一点觉得自己做得不够,那就是政府关系。

  这里有很多天然的因素。

  中国西部的“外交”攻略

  英特尔上海工厂每年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2亿美金,成为上海出口额最大的外企之一。但这似乎只能说明生意做得好,不能说明别的。

  英特尔的领导力,需要体现在市场的各个层面。于是,除了IT范围内的技术研讨会以外,英特尔在中国,不断地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

  1994年开始,英特尔在中国的大学中建立了24个实验室,并向中国的重点大学捐赠了总值达300多万美元的设备和资金;2000年,英特尔极力促成中国学生参加自己所赞助的“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IntelISEF)”,此次贝瑞特访华,在北京还特意接见了即将赴美国参加比赛的中国学生;2000年1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启动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TeachtotheFuture)项目,计划在今后三年中,在现金、设备、课程设置和项目管理方面投资1亿美元,在全球20个国家中培训40多万名一线授课教师,其中包括中国的中小学教师。

  贝瑞特博士此次中国之行的第一站,是西安交通大学。他在对学生们的演讲中说,西安的高科技园区,有点像美国当年的“硅谷”———同样在西部,同样高校和人才云集。

  仔细揣摩,他这席话似乎更多的是出于礼貌。在当地,还没有一个全国级的IT企业。尽管如此,贝瑞特仍不忘记表示,英特尔不是没有可能在西部投资。

  英特尔真正可能的投资选择与其说是西安,不如说是同样来自西部的成都。在去过上海、北京之后,贝瑞特最后来到成都,并参加了一个数字论坛。贝瑞特公开赞扬了成都的潜力。据内部人士透露,英特尔此前曾派过数支代表团,到成都考察投资环境。

  在西部,英特尔的市场拓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西安的一位英特尔的经销商当面向贝瑞特抱怨说,英特尔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太快,导致自己手上的库存过多,分销渠道压力很大。

  贝瑞特博士笑了笑,对这位经销商说,“你们要学会加快供应链的反应速度,缩短库存周转的周期。”

  “中国制造”的亲和语意对奔腾4的意义很快将会显现。
【编辑:chuckliu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