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办社区图书馆将受到扶持鼓励
https://news.hlgnet.com 2010-04-26
回龙观资讯中心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到来,人们再次关注阅读。如今,除了大型现代化综合图书馆、日益便利的网络阅读、购书平台,伴随着城市发展成长起来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也渐渐在人们的日常阅读中扮演起了角色。近日,记者走访了朝阳、昌平等地,对部分社区图书馆的现状、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回龙观居民自办管理艰难
回龙观地区有8个村,46个社区,但仅在二拨子村建有图书馆,面积180平方米,图书10260册,阅览座位68个,居民借阅图书非常困难。2006年,回龙观网友蓝鸟牵头,成立了亲子图书馆,由她和几个网友将各家的图书拿出来共享。
最初,图书馆设在风雅园小区的一处平房内,后曾迁入一家咖啡馆,如今落户回龙观体育公园的老年俱乐部,藏书万余本,由十余个居民义工负责管理。馆内只有几张沙发,没有桌椅,难以满足居民就地长时间借阅的需要。念高中的小于希望能增加几套桌椅,“还可以来自习”。
蓝鸟表示,从今年开始,回龙观志愿者协会每年会给图书馆1200元购置新书,但主要仍依靠网友捐助。最困难的还是管理,借阅人数已经超过200,但图书馆始终由义工来管理。此外,共用场地也是图书馆难以正常运转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昌平区政府已经规划在回龙观建立大型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就包括一个10000平米的图书馆,目前,项目正在审批阶段。
收费:押金100元,不收租金(超期罚款)
时间:周二、周四上午9点-10点半;周六晚上6点-8点;周日下午2点-4点
安贞街道联网首图通借通还
安贞街道的社区图书馆位于安华西里,成立已有5年。据管理员李女士介绍,办卡居民现已有995人,还有不少没办卡的常客。目前,图书馆藏书12000册,报纸、杂志上百种,还设有电子阅览角。
据了解,街道每年会统一购书,馆内还设有居民自发组成的捐书角。此外,每三个月,在朝阳图书馆的调配下,朝阳区各街道的社区图书馆会选出200本图书,进行馆际交流,“这样就可以保证图书更新的速度”。李女士还说,每次购书前,工作人员都会在居民中进行调查,总结出大家喜欢的类型。由于看书的老人多,馆内六七成都是养生的书,但也不乏《杜拉拉升职记》之类的畅销书。图书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免费讲座。
与天通苑的小范围流通不同,安贞街道的图书馆已实现了通借通还,居民只要办理了通用的借书卡,无论是在首图还是其他区县图书馆借来的图书都可以就近在安贞的社区图书馆还书。
管理员李女士说,不少居民反映过“地儿太小”,还有居民希望再建一个自习室,“做图书馆必须在室内,对水电等设施也有要求,加上又是公益的,要扩大挺难的”。据了解,为方便居民阅读,该图书馆已增设了一处阅览室,专门用于就地借阅。
收费:借出:办卡、押金50元或100元、不收租金(超期罚款);就地借阅:不办卡、免费
时间:上午9点-12点;下午1点半-5点半(周一闭馆)
天通苑物业投资知晓率低
记者来到位于西二区的图书馆,馆内除了报纸架以外,书架上也摆满了书,有条理地分成艺术、文学等类别。当天下午,不到30平方米的图书馆内,聚集了7名读者,大家都选择了报纸。居民李先生说,尽管馆内的书籍涉及政治、文艺各个方面,但信息大多比较陈旧,不少小说都读过。
据了解,天通苑的3所社区图书馆成立于2007年,由物业主办,曾因知晓率较低,一度遇冷。“现在渐渐有人气了。”据管理员杨先生介绍,阅览室已有了一批固定粉丝,大多是看报的老人,办卡借阅的50余人,以年轻人为主。目前,馆内藏书3000余本,报刊10余种,主要由物业购进,苑内居民也会组织一些捐旧书的活动。
在随机采访中,不少居民对图书室仍一无所知,听说社区有图书馆后都表示“有兴趣去看一看”。还有居民认为,社区图书馆属于“迷你型”,种类不多,难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
收费:借出:押金50元、办卡、无租金(超期罚款);馆内阅览:不办卡、免费
时间:上午9点-11点半;下午2点半-5点半(周二闭馆,5-10月下午顺延半小时)
社区圆桌
葛女士(已退休):最好多一些美食、编织之类的书籍,像我们这样的主妇都比较爱看,能增添生活情趣。
蒋先生(25岁、记者):社区图书馆应该多购进一些养生、生活小妙招等实用性较强的书,不用跨界太宽或涉及什么太专业的领域,突出生活气息就好。
Linda(27岁、老师):社区的活动实际上老人和小孩参加更多,如果多一些幼儿启蒙书籍、儿童读物会更好。
李先生(52岁、公务员):可以办一些书友交流活动。
部门说法
鼓励扶持社区图书馆
据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邓菊英介绍,截至2009年底,本市有社区图书馆1292个,覆盖率为49%。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图书馆将逐步扩展,构建起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目前,政府各级财政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社区图书馆,自2001年以来,公共图书馆持续将图书送到街道、社区图书馆提供借阅服务,并定期更换。2009年起,北京市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拨基层图书购置费,按每个区县50万-150万元核定。东城等13个区县图书馆先后建立起图书配送中心,负责图书的统一采购、加工,配送到街道、社区图书馆流通。同时街道、社区图书馆也自购图书。此外,社区图书馆已被纳入市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建设中。
对于居民自发组建的图书馆,邓菊英表示,本市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兴办图书馆,市、区县图书馆无偿提供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有条件的可以成为市或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分馆。“希望他们坚持公益性,积极参与市、区县图书馆的各种培训和活动。”
对话专家
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杨荣
社区图书馆不需要面面俱到
记者:您觉得社区图书馆的功能是什么?
杨荣:首先,社区图书馆是一个信息中心,其次,它是一个参与平台,居民来看书也是一种参与社区生活的方式。此外,通过举办分享会、小课堂等活动,社区图书馆还可以促进居民间的交流,成为社区的交流中心。居民们交流频繁后,邻里感情也因此加深,此时,图书馆又成为联系邻里感情的纽带。
记者:您认为社区图书馆应当着重考虑哪部分人群?
杨荣:中青年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不一定要通过社区图书馆这个渠道。白领、高级知识分子这类知识层次较高的居民自己拥有的图书大多也很丰富,可以满足阅读需求,或者是需要大量某个专业领域的书籍,这并非社区图书馆可以提供。因此,作为社区图书馆并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能满足老人和小孩的需求就很好了。
此外,还有一些残障居民,受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可能很少走出社区,因此也比较需要通过这种形式来获取信息。
记者:发达国家的社区公共图书馆已经非常成熟,有没有遇到什么好的经验是北京的社区图书馆能借鉴的?
杨荣:最重要的还是“人性化”,无论是设计上、管理上都要秉承这个理念。国外的社区图书馆都会为残障人士配备有声读物、手触图书,毕竟有阅读需求的不全是健全人。
其次,最好聘用既经过图书管理专业培训,同时又是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员,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也能促使图书馆的工作更贴近居民。有社区工作经验的管理员能更好地和居民打交道,更好地结合社区的特点,举办居民喜欢的读书活动。社区图书馆对居民来说应该是个轻松活泼的地方。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