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市委常委赵凤桐在我区调研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昌平部分)规划工作时强调: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示范区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的规划建设要始终站在全市的高度,坚持园区南部与北部的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海淀和昌平两区优势资源整合与互补,加快推进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建设与发展。区领导侯君舒、金树东、孙启、金晖、洪波、王承军陪同调研。
根据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重点发展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及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型产业聚集区。其中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规划范围以昌平六环路以南地区为重点,总面积约237平方公里。该部分规划将按照“生态优先、用地集约、合理布局”的要求,着眼于全市产业布局及中关村北部聚集区,坚持“高端化、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战略,适度调节土地供需关系,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并注重开发时序,努力实现与海淀及其他区县对接与互补,产业化与城市化的统筹和协调,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委书记侯君舒、区长金树东等区领导分别就园区前期规划中的土地资源整合、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功能布局、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谈了初步想法。
赵凤桐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昌平部分前期的规划工作给予肯定。他说:昌平部分的规划工作要立足于当前现状,要坚持园区的产业、居住和生态布局相对集中的规划原则,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深入细致地做好园区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战略性规划和实施政策,并分步实施。赵凤桐强调: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要重点突出园区内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未来科技城、国家工程自主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的聚集效应,全面提升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的生态价值。同时,要在全面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究砂石坑整治方案,加大对违章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整合用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要在交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海淀区的统筹协调,共同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健康快速发展,为科技北京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