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社区论坛| 集采地带| 观网亲子| 服务中心| 交易市场| 生活指南| 社区地图| 回龙相册| 原创基地| 登录网站  用户注册
   回龙观社区网 > 回龙观资讯中心 > 观内资讯 > 正文 资讯搜索:

幼儿教育须回归最基本的功能

https://news.hlgnet.com  2010-05-31     回龙观资讯中心  
  上幼儿园堪比上大学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蜗居》里有这样一段故事:漂在大上海的打工一族海萍和老公带着孩子挤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孩子该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了,可上个好幼儿园太难,实在没办法,他们只能忍痛割爱,决定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代养。一年只能回去见上几次;每次孩子见到妈妈,都很生疏。那种感觉,令海萍心如刀绞。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远洋山水社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电视剧里发生的一切,也在真实的世界不断上演着。“我周围就有好几个朋友都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一年才能见上几次面。”能把孩子留在城市、留在父母身边,孙女士感叹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但这绝对不能掩饰她心中的伤痛。因为就在前不久,她已遭遇过孩子入园问题,尽管没那么惨烈。但今天,她对昔日情景仍用“着急得直想哭”来形容。

  孩子3岁,该上幼儿园了。“我本以为,上学难,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我们那一代人,很多人都没上过。再说北京有这么多幼儿园,有啥难的?今年3月,我开始在家附打听入园情况,一下就被击蒙了: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质量好还是一般,全都爆满!园长说了,你现在来,晚了!人家都是提前一年就在这里登记了,还得先上我们的亲子班占着‘坑位’!”孙女士说,亲子班就是所谓的学前预备班,先入园上着,可谓幼儿园的前身。这让人想起小升初,先得在该初中的相关小学上奥数班,把钱砸够了,才有机会被该初中录取。

  没办法,孙女士开始求人。她算路子够硬的,四处托关系之后,又交了几万元赞助费,终于找到了一家同意接收的私立幼儿园。但是,每年不菲的园费,孙女士得多出不少血了。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与孙女士有着同样经历的家长不在少数。很多家长表示:“幼儿园的捐资助学费一年一个样,年年都在涨。”据了解,如今在北京的公立幼儿园,一个孩子平均每个月要花费近2000元,一年的花销超过2万元。私立的收费更贵,多的,每个月都要5000元以上。家住石景山的刘先生比较了几家幼儿园后粗略地估算一下,一所民办幼儿园3年读下来需要10万元以上。北京普通高校本科生一年的学费通常为五六千元,加上生活费等一年的开销也无非1万多元。也就是说,在北京,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

  说在今天的北京上幼儿园之难之贵天怒人怨,绝不是夸张。

  “入园难”、“入园贵”,症结何在?

  记者在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2007年北京市共有幼儿园1306所,2008年为1266所,2009年则为1253所,呈逐年减少之势。为什么一边是入园难,一边是幼儿园数量的逐年减少呢?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优胜劣汰,经营不善的被淘汰;也有一些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时代兴办了幼儿园,在主辅剥离、实行社会化的改革中被裁撤了。幼儿园由教育部门和各单位主办的局面改变了,数量减少了,而有资料表明,每年新生儿的数量却在递增。

  在有入园要求的幼儿中,流动人口也占了不小的比例。据北京回龙观某幼儿园提供的数据,在该园的537个孩子中,京籍幼儿有339人,外省市户籍幼儿198人,后者占孩子总数的近40%。幼儿园的有目的缩减,或许是根据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但市场条件下,北京吸纳的外来人口可能已超过北京原住人口,而这些人多是青壮年,都是幼儿增加的主体人员。

  从幼儿园的分布看,原来的市区,很多现在已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区,原住人口已外迁,那里的幼儿园面临儿童锐减、不得不改成养老院之类的尴尬,而大量的新建小区,已成为“入园难”的热点和重点地区。

  回龙观、天通苑是北京两个著名的新崛起的大型居民社区。据初步测算,两小区各有约35万至40万人口,且以年轻人居多,直接导致“生儿育女”现象相对集中。虽然《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和建设标准,规划建设配套的学前教育设施。但现实状况是,一方面是学前儿童的急剧增加,一方面是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老公立幼儿园可依靠,也没有企事业单位的自办园,完全靠市场调节,出现“入园难”无可避免。

  可以说,“入园难”,直接导致了“入园贵”。据了解,对于幼儿园,教育部门认为这一块不是义务教育范围,财政难以顾及,政策主张走社会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北京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政府、社会、家庭、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责任。其第六条规定,本市采取措施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这些规定,其实质就是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按此规定,民办幼儿园经过教育部门教育资格的审批,有收费许可证,即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己定价,依法纳税就行。《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也规定,学前教育收费要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北京市教育系统甚至对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划分了三类九等,对民办幼儿园进行等级评定和审查,等级不同的幼儿园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这一规定明确了北京市的学前教育机构将实行优质优价,进入条件好、水平高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要多缴费,

  也就是合理合法的。

  据悉,在北京开办一家中档幼儿园的前期投入,一般要超过100万元。园里的水、电、教育设施、人员等费用都摊在了每个孩子身上,在这种局面下,核算出具体成本,据实明码收费的幼儿园不可能存在,唯利是图、争取更多附加值,把幼儿园当做挣钱的产业来经营,成为普遍现象。据记者采访,不少幼儿园是以投入来收取费用:外观建成城堡式,内里像童话世界,玩具多多,开设双语、蒙式等课程,一个十八人的小班用了六个教师,等等,“超豪华”、“皇家”、“贵族”的待遇,比比皆是,只恐那山比这山高。收费,有的已高达一个月5000元以上。在这种局面下,公立幼儿园想不高收费,都难以坚持了。

  此外,“入园难”、“入园贵”与家长的观念也有一些关系。在人口众多的我国,原本是把高考搞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知何时何日,战争延伸到了中考,再到“小升初”,而今,到了入幼儿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共识。从幼儿园就开始“择校”,只选最贵的,只上最好的,只认“双语”、“蒙式”、“艺术”、“国际班”等噱头,很难说这是攀比,它确实是家长的心愿,是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是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输不起,更是国家发展了,家庭有条件投入的一种诉求。

  解“困”须从基本法规着手

  幼儿园的困境,究竟如何解决?

  对此,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办法。比如,加大政府投入,甚至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按照《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各级政府应当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要用于开展有关的教育教学改革、评价、表彰、培训师资等,还要扶持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远郊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要体现对弱势人群的扶持。

  然而,长期以来,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不够,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一般达到3%以上,法国和丹麦则分别达到11.1%和10.6%。据了解,在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学前教育费用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即使那些没有实施学前教育全免的国家和地区,公立幼儿园的收费也是很低廉的。所以,有专家指出,我国也应由国家来主办学前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柴纯青告诉记者,解决幼儿园高收费及至整个教育公平的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更多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化手段。政府要在维护教育公平上起主导作用,要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尽力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制定政策要充分听取民意,不能闭门造车。按照政策学的概念,政府更应该发挥治理的作用,而不仅是管理,要多跟老百姓沟通,多鼓励和引导多种办学方式,比如民办教育,不管公办、民办,政府应该一视同仁,而不应该差别对待,前段时间北京查处了几家手续不全的民办幼儿园,为什么这些所谓的“黑园”能有市场?说白了,公办幼儿园挤破头了都进不去,那你让我们这些没钱的不去“黑幼儿园”去哪里?

  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曾在两会上提交过一份《改革幼教体制发展幼儿教育》的提案,他建议尽快设立专门的幼儿教育发展性经费,加强创办幼儿园的审批与管理。在他看来,幼儿教育理应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实行免费。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刘焱建议把低收入家庭幼儿学前教育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参照本市最低收费标准给予救助。

  记者在走访了多家幼儿园和幼教机构、研究人员后认为,在当前中国,教育的竞争过于激烈。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副作用已是令人发指,社会已经连年呼吁要改革高考制度,我们当下也应该有个明确的共识:我们必须当机立断,决不能让这样的恶性竞争进入幼儿园。

  那些入学前的儿童,应该生活得没有“硝烟”没有竞争没有压力。他们在幼儿园的唯一目的,是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全。他们甚至没有让人代为看管、为他们的父母减轻生活压力的责任。

  此前提到的相关法律、条例,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很落后、市场机制初步建立时期设立的。副作用已是十分明显。把公立幼儿园分成三类九等,在私立幼儿园发展“豪华教育”,是方向性错误。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其基本职能就是让孩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其他的,包括繁复的教育职能,都是后来的事情。现在的幼儿园,承载了过多的职能。譬如一只手表,其本身就是一只计时器,只要精准即可。而有人把它镶上了钻石,做成了金表。此时虽说它还是一块表,但它已不是一只简单的计时器了。现在的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园,而是地位、财富的载体。这对于公民社会的建设,对于树立平等观念,对于孩子的自由平等健全发展,已经构成了障碍。

  出路在哪里?

  我们见多了专家的调查、研讨,但是,似乎没有出路。立足记者的调研,我们提出:其实很简单,幼儿园教育应回归其最简单也最真实实用的职能:让孩子健康,让孩子高兴。把附加给他的赘肉,一刀割了,大家都清爽。

  一言以蔽之:改革相关部门的立法和条例,废除幼儿园分级制、按质收费制,实行达标制。只要一个园达到一定的硬件、软件标准,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既可开办。收费一律,有地域等原因的不能平衡之处,由政府补贴。坚持削峰填谷,反对特权特殊,让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同等的幼儿教育。

  舍此,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编辑:vienchor
相关资讯>>
回龙观内一幼儿园门前有口井常年张嘴,深四米无人管2016-01-18
童学园门口交通秩序改善2012-03-08
幼儿园收费禁令被指中看不中用 解决不了供需矛盾2012-01-12
回龙观自助园年内扩招2011-10-16
业主维权变味儿 打伤4人2011-09-07
昌平小规模幼儿园禁设民宅中(图)2011-09-05
北京小规模幼儿园申办实施 各区县尚未出台细则2011-05-27
240元月托费 让孩子有个家2011-05-10
回龙观自助幼儿园拟开“分园”2011-05-04
观内自助园将开“分号”2011-05-04
收藏此页】 【 】 【打印】 【关闭】  
 百度联盟广告   
 回龙观商家促销信息  发布信息>> 
 生活指南竞价排名 
 
Copyright@hlgnet.com All RightReserved.
回龙观社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