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萌萌
春节过后,如何处理家里剩余的年货、礼品让不少市民头疼,留着没人用、会过期,扔掉又太可惜。精明的小贩则早已盯上了购物卡,稳赚差价。而年轻人之间流行起了网上置换年货,变“闲”为“现”,低碳又环保。
▶ “卡贩子” 盯准购物卡
别管是单位发的,还是别人送的,春节期间不少人手里都有各种购物卡。于是便出现了这些“卡贩子”,他们专门收购各种超市、蛋糕店、商场、图书、电器购物卡,低价从市民手中回收,然后再转手,从而赚取差价。
昨日,记者也走访了一些超市、商场,发现尽管已是节后,“卡贩子”却依然活跃。“有要卡的赶紧,都便宜了,甩卖啊”,在北店广场上,记者见到一名中年男子手里拿着十多张面额不等的某连锁蛋糕店的提货卡。据这名“卡贩子”介绍,年前他就开始倒腾各类提货卡,六折回收,再八折卖出。这名“卡贩子”还告诉记者,倒腾一张一百元的提货卡,能赚上三十多元,年前年后半个月下来,怎么也得卖出二百多张,净赚至少六七千元。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有不少“卡贩子”还会蹲守在商场的收银台,直接帮助顾客刷卡购物,将购物卡的电子币变现。而对此,大多数商家表示,这些“卡贩子”并没有抢走他们的生意。只要不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商家也只能与“卡贩子”和平相处。
▶网上“年货置换”成时尚
与直接回收年货、礼品不同,今年最流行的要属“年货置换”。变“闲”为“现”,足不出户,低碳环保。“我用一套化妆品,换了一张健身卡”,家住天龙苑的小赵说,姐姐从日本带回了一套高级化妆品送给我,但是我的化妆品已经太多了,这东西又有保质期限,不如用来换点儿实用的东西。就这样,在网上贴出来,并标明“年货置换”,不出半天就有人打来电话。如此一“折腾”,小赵没花一毛钱,就换回一张半年的健身卡。
但由于交换物品是基于网络平台,且这种交换方式目前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保障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市民在进行物品交换时,要先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交易时,双方应签署相应的交易凭证,并现场验货;除此之外,尽量索要原始发票、产品合格证和保修卡,这样在发生质量问题时,便于维权。且要谨防交换物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特别是食品和保健品,要注意查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