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李洋)风光秀丽的门头沟斋堂镇,日前迎来了今年全镇的第一次露天大型演出。来自市河北梆子剧团和市曲剧团的50多位艺术家,献上了戏曲、舞蹈、朗诵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让在场300余观众享受到春天里的第一次文化大餐。这场演出也标志着全市“2012·万场公益演出下基层”活动正式开始。
今年,中央院团、市属院团和民营院团共100余家专业文艺团体和300多业余文艺团体,将为全市送上1万场公益演出。每个行政村全年至少会迎来一场公益演出,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社区、郊区剧场,以及城市露天剧场,也都将成为公益演出的集中上演地。
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十一五”时期以来连续多年的公益性惠民演出体系建设,本市每年的公益演出总量已近万场。今年公益演出场次不仅有所增加,还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等中央院团吸纳到公益演出队伍中来。各类院团也将根据各区县的具体需求,点对点地推送演出资源。
据了解,这万场演出将分为三个服务方向、五种类型:面向郊区观众的有“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和“周末场演出计划”;面向城区观众的有“百姓周末大舞台”;面向未成年人的则有“民族艺术进校园”和“打开艺术之门”。为落实这一计划,市财政将提供8000万元补贴。
送到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是否符合当地观众的口味?演出现场,坐在最后一排的阿姨们纷纷表达了心声。来自黄岭西村的王会花说:“一个村就给五六十张票,大喇叭一广播,一会儿就抢光了,你说受欢迎不?”来自西斋堂村的杨阿姨说:“我们这儿的村民最喜欢评剧和梆子,今儿的《王宝钏·三击掌》我最喜欢。”而表演《王宝钏·三击掌》的著名梆子演员王英会,也不负众望,亮出了他特有的高亢嗓音,掀起一阵小高潮。
演出结束后,王英会告诉记者,他每年参加的基层公益演出超过50场,每一次深入基层的演出都成为一次难得的交流。“我发现,戏曲对乡村观众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他说,正是这些真挚热情的观众,让艺术工作者有了下基层表演的动力。“我不觉得我为他们做了多少服务,我很感谢这些可爱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