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象”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https://news.hlgnet.com 2003-12-19
回龙观资讯中心
南方周末 2003-12-18 15:13:26
■从八九月份开始,直到12月中旬落幕,北京此次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情澎湃、最惊心动魄的过程。从上半年的“深圳选举”,到这次的“北京现象”,清楚地显示出中国经济变革的影响开始在政治领域里显现
□本报驻京记者 林楚方 赵凌
在北京这个漫天飞雪的冬季,一股让人有点意外的政治热流在京城里涌动。
从八九月份开始,直到12月中旬落幕,北京此次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情澎湃、最惊心动魄的过程。其间,包括业主、律师、学生在内的数十位候选人登台竞选,同时,一个庞大的业主群体以利益攸关、诉求明确的态度极为认真地行使了选举权。
选举的结果也具有符号意味。在候选人中,代表着私产维权者的聂海亮,以及代表着对公共领域积极参与的许志永当选。另外,以“反伪科学”为公众所知的司马南也顺利入选。
对北京这次风起云涌、有诸多创新的选举,传媒与学术界有一个经典概括:“北京现象”。“北京现象”最让人关注之处就在于,它展示出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逻辑。
这种逻辑就是,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开始日益明显地在政治领域里显现,经济基础在越来越清晰地影响着上层建筑。
不管是上半年的“深圳选举”,还是这次的“北京现象”,其中的一大亮点都是业主群体的出现。这个群体在选举中表现出强烈的参政冲动和政治诉求,他们的背后,就是经济变革带来的私有财产的确立,带来的社区形态的出现,在此基础上,他们在捍卫财产权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产生了寻找政治渠道的诉求,经济变革与政治演进就此连为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今年的“选举现象”清楚地标示出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城市里,人们的民主诉求已经同自己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了一起,民主意识不再是建立在空洞的激情之上,自此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连同与农民利益攸关的村民自治,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已经有了扎实的进展。
业主与选举
除了回龙观小区的聂海亮外,天通苑小区的周温斌,银地家园的陈俊超,水清木华园的邵夏珍,以及朝阳园、大西洋新城、望京新城等小区的业主代表均参加了竞选。这其中,聂海亮是惟一当选的一个。
从记者目前掌握的信息看,聂海亮的当选应该是中国社区民主与现行民主体制实现的第一个对接。
聂海亮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一开始我没想参加选举,后来有一些业主提名推选我,他们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在维权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可以看到,聂海亮的参选过程,实际上形成了一个“选举共同体”,他有非常清晰的代言群体,他和他的选民血肉相连、共同进退。
北京选举刚刚拉开帷幕,聂海亮所在的回龙观小区即有人提出:“应该选举一个咱们自己的人大代表。”还有人呼吁:“我们选举自己的人大代表吧!11月15日之前赶快到云2区登记!12月10日一定留在观里(投票)!”
10月29日,回龙观的社区论坛上贴出了一个“重要通知”,通知说:“各位业主:昌平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正在紧张的进行,这是一项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的大事。回龙观地区的问题有目共睹:交通拥堵,治安混乱,医院学校配套不足,业主的权益屡受侵害,希望大家积极参加选举,选出能真正代表我们自己利益的代表,推动回龙观文化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建设的发展。目前,大家的首要任务是在11月15日前到各居委会登记选民资格。”通知的落款是“回龙观业主维权小组”。
选举一事立即在社区里掀起了一股政治热潮,纷纷打听登记程序。其后业主开始讨论代表人选,最初有包括聂海亮和杜茂文、杨逢臣在内的三个人参选,为了集中选票,杜茂文和杨逢臣两个人退出,并和其他业主一起支持聂海亮竞选。
聂海亮后来在竞选宣言里说:“作为回龙观维权活动五人代表之一,我在两次与政府领导小组的交谈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我们需要能真正反映基层呼声的代表。只有这样才能上不辜负政府的希望,下不愧对选民的重托,这也是我愿意作为代表,为大家代言的主要原因。”
回龙观小区由此形成了一个“选举共同体”,区内选民目标一致、行动协调、相互鼓励。“选举共同体”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以房产为纽带在维权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的。
回龙观小区的集体维权行动,从今年9月开始。小区开发商天鸿集团在本规划为草坪的一片土地上,拟盖起一座住宅楼。在9月末和10月中旬,业主代表们曾两次与有关政府部门交涉。“五人小组”成员之一的杜茂文说,“谈判有了结果,政府承诺:在业主和开发商没有达成共识之前,施工暂不进行。”
聂海亮的当选,被业主们认为是社区政治的一件大事,“这是我们维权行动中的一个重大胜利,回龙观的业主团结起来吧,我们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绵延北京著名小区的业主竞选高潮,显示了一种“要表达的冲动”。政治学者刘军宁认为,有产者兴起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农民积极参与村民自治的原因在于,它和农田、农业负担以及村庄的公共建设息息相关。而在城市,居民的利益则集中体现在房产和以房产为纽带组成的社区。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城市居民中,购买住房户已达到45.2%,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城市人住在自己拥有的房子里。
一位长期关注业主维权的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有近一半(6亿)中国人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它主要以房产的面目出现,这个房产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几乎是毕其一生精力获得。
“私有财产的出现及确立,必将极大地激起人民维护自身财产的意识,这是人类的本性使然。”
面对自身利益受到伤害,业主们开始通过一切合法的形式,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来进行维护,竞选人大代表则是现行体制提供的最佳渠道。
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的康晓光认为,中国有产者通过现有的民主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将形成一个比较独特的民主发展路径。
空间与扩展
与聂海亮相比,北京邮电大学教师许志永代表了另一个群体,就是一群对公共事务和政治领域富有激情的人。他们不是由现实的利益诉求推向历史舞台,是凭兴趣和热情参与政治。如果说聂海亮们是“北京现象”中的现实主义者,那许志永们就是一群理想主义者。
2003年,许志永做了三件“大事”:和两位朋友一道投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代理孙大午案;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许志永的竞争对手是北邮三位德高望重的学院院长,最终落选的是电信学院院长郭军。一位研究生在网上说,郭军老师曾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不要投我的票,要投就投许志永的票,他比我更适合做一个人大代表。
民主激情是可以传染的。从深圳到北京,从业主到学生。当选后的许志永否认自己的标志意义,他说:“舒可心和王海才是真正值得铭记的标志人物,他们的参选举动鼓舞了很多人。”
有评论者说,理想主义者群体的出现并获得成功,取决于政治空间的扩大和环境的宽松。
很多人说,许志永的当选是获益于北京邮电大学在今年的选举中采用了“预选”方式,或者说非常接近“预选”的方式。在北京邮电大学,最初有280多位候选人,在这么多人中,如何确定正式候选人,是采取传统的“酝酿协商”还是其他方式?
而北京邮电大学的选举组织者却不事张扬地采取了一个有点“大胆”的方式:预选———直接由选民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没有酝酿,没有协商,没有平衡。
对大多数人来说,预选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一种应付候选人较多、产生选举难局时的技术性办法,即由选民针对公布的本选区的所有提名候选人,直接投票决定正式候选人。
关注选举程序研究的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赵晓力介绍,1995年修订的现行《选举法》,恢复了“预选”程序,规定在县以上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的时候,如果所提候选人人数超过应选代表名额的1/2,则必须进行预选。但是,对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却没有具体规定。
无疑,许志永的参选成功证明,“我们的选举权是真实的。”也将表明,在选举制度合理的情况下,热心公共事务、有政治热情并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能更多地进入人大———这深刻地体现了人大的意义和价值。
现象与趋势
面对“北京现象”,政治学者刘军宁认为,在明年“两会”后,特别是省一级代表,将会更活跃。
如果一位业主可以通过人大代表的身份,维护他所代表的选民的权益,那么其他业主就会效仿,如果业主阶层能够以此方式维护权益,那么其他阶层的人也会效仿。
这种趋势的出现必将深刻的影响政治文明建设。
事实上,中国高层已经认识到这一深刻变化,作为对深圳模式的肯定,广东将扩大选举改革的试点。
可以说,高层的民主推动和底层的民主诉求已经发生了良性互动,这将是中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障。